人们谈“癌”色变,可殊不知肿瘤并非成年人“专利”。
据中国抗癌协会调查显示,近30年,我国儿童肿瘤发病率以每年2.8%的速度递增,每年有3万-4万名儿童确诊肿瘤。肿瘤已成为仅次于意外伤害的第二大儿童死亡原因。另一方面,如果早期治疗,总体5年无病生存率可达70%-80%,可见早发现对儿童肿瘤的治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医生提醒,一旦出现不明原因的贫血、骨骼痛、肚子痛等,要警惕肿瘤。
1
儿童肿瘤中,白血病占1/3
白血病又称作血癌,是一类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儿童白血病的发病率为4-5/10万。
“儿童肿瘤分为实体肿瘤与血液系统肿瘤两类,最常见的血液系统肿瘤就是白血病。而在整个儿童肿瘤中,白血病则占到了1/3,是高发的儿童肿瘤。”温医院血液肿瘤科主任、主任医师李原介绍,白血病的症状还是比较典型的,如贫血、发烧、皮肤出血、骨骼疼痛等。不过从临床来看,有的家长会将孩子的骨骼疼痛当成“生长痛”,而因此延误了病情。
去年,李原接诊了一名5岁男童小米(化名),此前,家长已带小米辗转就诊了2个多月。最初,小米觉得浑身痛,尤其是在晚上睡觉的时候,疼痛更为明显。家长以为小米白天运动过量了,大概是肌肉痛,没在意。后来总听小米叫痛,有朋友便告诉小米的妈妈说这是生长痛,小孩子正在生长发育,痛也是正常的。眼见小米的疼痛不减反增,妈妈便带他去了骨科,检查结果并无异常。医生建议要不去风湿免疫科看看,说不定是什么免疫疾病。可在风湿免疫科也没查出什么问题。后来有次验血,医生发现小米的白细胞下降得比较厉害,怀疑是肿瘤,于是这才来到了李原的门诊。综合各种检查结果以及临床表现,小米被确诊为白血病,随后进行了化疗。
“临床上,像小米这种情况的患儿并不少见。小米还算幸运的,有不少孩子过来时已经相当严重了,治疗的过程就麻烦多了。”李原提醒,在孩子出现了不明原因的一些症状之后,就要考虑肿瘤了。家长千万不要因为自己的恐惧等问题,而不愿带孩子去血液肿瘤科进行排查,那样的话,只会延误病情。
2
实体肿瘤往往隐蔽性更高
传统观念认为,癌症是大人病,小孩极少会得。但实际上,儿童在各个年龄段、全身各系统各部位都有患实体肿瘤的可能,3岁以内尤其多发。
13岁的小华(化名)是从内分泌科转过来的患者。因为小华的“尿崩症”,小华的妈妈也是带着她不停地寻医问药。说起小华的“尿崩症”,主要表现就是小便特别多。多到什么程度?她一天的小便量在-毫升,差不多有3瓶毫升的大瓶装可乐那么多。后来怀疑是垂体的问题,在内分泌科做了个脑部的核磁共振,这一查,竟然发现垂体有个占位,最终小华被确诊为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而那个“尿崩症”事实上只是该病的一个表现。转至儿童血液肿瘤科之后,小华目前正在接受治疗。
“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在儿童肿瘤中的发病比例不高,也容易被忽视。”李原介绍,临床上常见的儿童实体肿瘤主要有淋巴瘤、神经母细胞瘤以及肾母细胞瘤等,此外,脑髓母细胞瘤、肝母细胞瘤、畸胎瘤等也不乏儿童患者。“相较于白血病,这些实体肿瘤的发病较为隐蔽,比如淋巴瘤,一般会在腋下、颈部、腹股沟等处出现肿块,神经母细胞瘤则有面色苍白、腹泻等症状,而肾母细胞瘤通常无明显表现,这些症状如果家长没有足够的经验,一般很难发现。”因此,过来就诊的孩子,要么就是在体检时被查出了异常,要么就是因为疾病症状已经特别明显了才被发现的。“李原提醒,小孩子不会像大人那样能正确表述自己的感受,比如哪里有痛、哪里有胀,所以需要家长对这类疾病有一定的认识,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