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中医从业者,处方无数,却从没有病人出现过暝眩反应,那么,十有八九,连你自己都可能认为中药治病慢。你还不是真正的传统中医。
何为暝眩反应
瞑眩一词最早来源于《尚书?说命篇上》:“若药不瞑眩,厥疾弗瘳。”
意思是重病或久病之人,如果服完中药之后,没有出现不舒服的现象,那表示这个病不会好。
暝眩产生的原因
瞑眩反应,可理解为身体运行秩序经过治疗调节后出现的排病反应或效验反应。通俗的讲,也可称为“斗药”现象:药与病邪相斗,邪气不服输,正气不相让,一旦正气占了上风,邪气便自己退去。
特别是大病、重病和久病,出现瞑眩反应的可能性会比较大,这是疾病向愈的佳兆。瞑眩反应,少则一时半刻,多则数日。这里需要强调的,每个人出现瞑眩反应的轻重程度也不相同,身体越虚,病情越重,病情越长的,方药如果对路,出现强烈暝眩反应的可能性越大。
痹通药酒瞑眩反应
临床我们以痹通药酒为例,分享一下瞑眩反应:
服用痹通药酒后,关节炎、风湿病人可能会出现疼痛加重,比原来的症状更加严重。高血压病人,服用痹通药酒后会出现头痛、呕吐、头昏、走路摇摇晃晃欲倒地,心里紧张,而胃口也不好,感到胸闷发热(内热和皮肤发热,但测不出体温),有疼痛感,甚至想吐、腹泻。
这些现象让一些(大多数)服用者不能理解,认为是药品有问题。在初期最多,中后期也有个别。在他们认为是药品本身的问题时,就马上断停药物,以至延误治疗。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医学界经过研究证明,服用任何药物都会有或多或少的不良反应,即许多人说的“调整反应”。
“瞑眩反应”并非药酒本身的问题。瞑眩反应正是身体恢复阴阳平衡时要经历的一个过程,是药酒对身体各个器官进行调整产生的一种“奇怪”现象。在服药过程中,约有30%-60%的病人都会感受到这种现象。
瞑眩反应也可称“调整反应”或“好转反应”,它的症状根据病人的服药量、年龄、体质、病症、情绪等基本健康状况呈现差异性。
“瞑眩反应”的临床表现
1.轻度的反应:喉干舌燥、头昏、疲倦、肩硬肤僵、腹胀、食差、便溏、排气较多等症状。
2.稍重的排病反应:头痛、浮肿、发热、温疹、关节酸痛乏力,血压一时升高,喘不能上气,呕吐,食欲不振等现象。这些症状正显示了病人本身的身体状况不佳,痹通药酒在发挥功效,绝非药物出现了副作用,更不会导致病情的恶化,这可称作是黎明前的黑暗了,病人要继续服用下去,健康就在眼前。
至于一些具体的病症,可能会出现以下好转反应:
高血压:会有轻微头痛,重重的感觉;睡眠时好时坏,头昏现象持续1-2周不等。
贫血:会有轻微的鼻血、经血到来。
酸性体质:发闷、发热、厌食、喉干舌燥、白天犯困、尿频、排气多等症状。
胃下垂:胃部有不适感,欲吐症状。
胃溃疡:溃疡部灼热、疼痛或闷闷不爽。
肝硬化:排便呈黑色,偶有便血。
肾病:脸部、脚部微水肿。
糖尿病:血糖会一时增高。
青春痘:初期增多,很快消失。
痔疮:个别会出现便带血丝现象。
慢性气管炎:咳嗽,痰多,痰状*稠、量大。
鼻炎:流涕量大、浓稠。
皮肤过敏:初期皮肤瘙痒加剧,几天后即会消失。
风湿病:全身疼痛加剧、僵硬。
尿酸过高:全身酸痛等。
合理看待疼痛
总的来说,疼痛加重预示着好转反应,是痹通药酒发挥疗效的关键时刻。当疼痛加重时,切勿因一时不适而放弃治疗。当过了临界点,疼痛好转消失后,身体会变得更轻快,人会觉得精神焕发,免疫力增强,身体的多种疾病消失,日渐健康的身体会带给你绝对的感动与惊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