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的症状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国太保去年净赚268亿,管理资产超2 [复制链接]

1#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胡金华上海报道

3月28日,随着沪、港、伦三地上市的中国太保正式对外发布年度业绩报告,国内上市险企已基本交齐了年度“答卷”。

《华夏时报》记者从年报中了解到,截止去年末,中国太保实现营业收入.43亿元,同比增长4.4%;实现归母营运利润.46亿元,同比增长13.5%;实现归母净利润.34亿,同比增幅达到9.2%,管理资产.37亿元,集团客户数也达到了1.68亿。

而作为两大主业的产寿险,中国太保也在年报中表示,报告期内寿险业务实现收入.85亿元,同比下降0.1%。其中代理人渠道新保期缴增速11.6%;实现新业务价值.12亿元,同比下降24.8%;新业务价值率23.5%,同比下降15.4个百分点;寿险营运利润.65亿元,同比增长9.2%;剩余边际余额.72亿元,较上年末下降0.8%;财产险业务综合成本率则保持基本稳定,非车险业务品质改善且保持较快增长。在投资端,中国太保实现总投资收益率5.7%,净投资收益率为4.5%,管理资产也超过2.6万亿元。

“历经40余年的发展,中国保险业正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然而,随着近年来人口红利减退、客户需求嬗变、数字化全面浸润商业生活,重塑行业价值链已成为险企面临的共同课题;另外一面,随着中国保险进入变革关键期,在投资端保险资金也面临挑战,自年到现在,国内资本市场也经历了三年的增长期,今年中国太保也将秉持一端加大长久期利率债的配置,另外一端继续配置稳健性权益资产,增厚收益的哑铃型投资策略。”在当日举行的投资者业绩视频发布会上,中国太保总裁傅帆受访时表示。

价值链重塑的挑战

事实上,在今年保险业年报发布季中,对于各家上市险企而言,寿险市场的转型发展、重塑行业价值均成为不得不面对的“必答题”。

“在我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老龄化的大背景下,保险业的价值链重塑必然要经历比较长久的阵痛期,产品供给侧改革是为客户提供一揽子的保险保障方案,而不是过去销售完一张保险就结束了。当下的保险业尤其是寿险业是考虑如何为我国人口架构在出现更迭之际,在健康、医疗、养老三大领域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务,按照目前各家险企所做的各项业务来看,确实也是如此来做,但市场的接受度以及产品服务是否最大化普适,则需要多方协调磨合。而且本身在这三大领域中,竞争者也并非只有保险公司,也有地产机构、医疗机构,所以注定寿险业价值链重塑充满挑战。”3月28日,参加中国太保业绩发布会的券商机构保险业分析师如是指出。

对此,发布会上中国太保寿险总经理蔡强也在受访时表示,过去一年,太保所推动的“长航行动”一期施工图已确立并逐步推进,精细分层、耕田作业的“新客户策略”,“产品+服务”金三角的“新价值主张”,多元发展、创新升级的“新渠道模式”,基于客户文化和长期视角的“新组织文化”等等,共同构成了打造高质量发展“芯”模式的实施路径。

“一期工程计划收官时间为年底,截至今年2月底,8个子项目已全部启动,已经实施的关键动作也是可圈可点。围绕职业营销转型,我们也在去年11月正式启动‘长航合伙人’全球招募计划,推进代理人队伍职业化、专业化、数字化转型。今年1月1日,中国太保寿险正式启动新基本法,深化个险渠道作业模式系统化改革、驱动新的职业营销行为。此外,中国太保寿险通过优化训练体系、搭建销售支持平台、营销职场升级等重点工作持续推进营销队伍核心基础能力建设,队伍产能有效提升。”蔡强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相较于个险渠道整个行业所面临的压力,在银保渠道并非只是险企与银行等经代机构的粗放式合作。

蔡强进一步分析称,银保渠道的经营要素更多,经营链条也更长、更复杂,既要满足客户的需求,也要兼顾银行的特点。中国太保寿险提出要打造全“芯”的业务模式,从客户与银行渠道两个方面实现转型升级。从客户角度,建立与银行融合协同的分客群经营模式,满足银行客户多元化、一站式的高品质保险保障与服务需求。如聚焦高价值人群需求,打造与银行互补的、专属的产品与服务生态金三角;从银行渠道角度,遵循银行经营的基本规律,花力气深耕银行网点,聚焦战略渠道,聚焦省会和中心城市,重点推进客户共拓、产品共研、团队共建、资源共通、服务共享、科技共创的六大举措。去年以来,中国太保寿险联合战略合作银行伙伴,启动了“独家代理合作网点”探索,这种模式创新将为合作双方建立更健康、长期的合作关系提供新的基础,也为双方强化资源整合,升级客户服务能力提供了更多可能。

事实上,记者也从年报中发现,基于对国内市场客户需求变化的仔细研析,中国太保寿险构建了以“财富”“健康”“养老”为支点的产品+服务“金三角”,在充分发挥主业产品价值的同时丰富财富管理、健康医疗及养老服务生态圈,为客户提供差异化的保险解决方案。如在保险+健康方面,中国太保寿险持续打造“太保蓝本”服务品牌,为客户提供“小病不出门、大病选三甲、呵护更长久、福利惠全家”的全生命周期综合解决方案。截至年底,太保蓝本已覆盖超万客户,累计服务近13万人次。构建涵盖细胞存储、免疫细胞回输、免疫细胞治疗、健康干预应用等服务闭环,年累计服务使用人数超过1.8万人;推动从预防到康复的全链条“健享家”服务,完善客户俱乐部高端体检、特需高端医疗等差异化服务,满足客户高品质、多元化服务需求。

哑铃型投资策略成主流

如果说在寿险改革上各家上市保险公司各显神通的话,那么在涉及到每家都拥有万亿级别的保险资产的投资策划,无论是中国太保,还是此前发布业绩报告的中国平安、中国太平等,几乎均表示要秉持“哑铃型”投资策略。

在发布会上,对于保险资产的配置策略,傅帆受访时透露称,中国太保坚持基于保险负债特性的要求,以穿越宏观经济周期的理念持续优化大类资产配置,有效管控信用风险,积极把握市场机会,实现了稳健的投资业绩。

“对于去年取得较好的投资收益,股票投资方面太保资产在对海外经济保持警惕但对中国经济中期乐观的整体判断下,投资策略上积极主动,板块和风格布局相对均衡,通过自下而上深度研究上市公司基本面,严格选股来控制下行风险。投研团队根据宏观经济的变化和疫情导致的行业变革,梳理行业研究体系,强化基本面研究,聚焦符合公司投资理念和未来投资方向的行业,强调重点品种的集中深度研究。同时,策略方向上提前布局ESG和资源,深入研究‘专精特新’等符合国家导向的优质上市公司,太保资产受托权益资产账户均取得了超额收益。”傅帆表示。

而在基金投资方面,太保资产通过建立对全市场基金的长期跟踪和海量数据分析,形成了“基金公司—基金经理—基金产品”的三级筛选体系,稳健高效的FOF投资模式已经成型。FOF投资经理通过不断完善为全市场基金经理“精准画像”的能力,优中选优,挑选出长期业绩优异、投资风格稳定,具有较强风险控制能力的优秀基金经理,构建了保险资产独特收益风险比的投资组合。

“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和市场化改革的持续推进,各保险公司对于资产负债管理理念的认知不断提升,大类资产配置和委托投资管理的能力明显提升,特别重视在经营过程中加强资产负债互动。太保资产持续建设固收投研框架,完善投资策略体系,构建长期利率跟踪定价模型,有效应对了复杂多变的宏观及债券市场环境,精准选时,在收益率处于高点区间加大配置力度,优化配置效果。具体到各大类资产,超长期利率债将会是配置的重要标的,将根据市场发行和利率多重情况择机配置;其次在利率下行过程中适度增加交易类债券配置力度,把握市场机会,增厚整体收益,并且在满足流动性要求前提下,进一步提高资金运作效率,提升收益水平。当日我们也会保持合理的权益仓位,依靠战术调整抓阶段性结构性机会进行配置选择,并进行稳健型长期股权投资,努力提升净投资收益率。”傅帆指出。

责任编辑:徐芸茜主编:公培佳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