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的症状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张文魁治理三弄系列之一治理的本质 [复制链接]

1#

张文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导语」

治理,这个三四十年前才兴起的专业词汇,现在成了流行词,从公司治理、网络治理、污染治理,到社会治理、基层治理、国家治理,几乎渗入各个领域。但是,到底什么是治理,它与管理、管控、监管等到底有什么不同,恐怕没有多少人说得清楚。更重要的是,治理的实质是什么,似乎没有多少人愿意深究。而在这些方面不“较真”,治理就有可能沦为一张包装纸。

1.

治理不等于统治加管理

最早在学术领域有意识地、专业性地使用治理(governance)这个词汇,很可能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奥利弗·威廉姆森,他在年出版的著作中,把市场机制和层级体制,都视为一种治理结构(governancestructure),并从激励、控制、调适等角度对治理进行了论述。[O.Williamsom,MarketsandHierarchies:AnalysisandAntitrustImplications,FreePress,.]后来,他又发表专著,对治理的概念、机制、适用性进行了系统性的阐述。[O.Williamsom,TheMechanismsofGovernance,OxfordUniversityPress,.]从威廉姆森的分析来看,他所谓的治理,显然不同于管理(manage)、调理(regulate)、统治(rule)、控制(control)、维护(maintain)等概念,也不是这些概念的综合。此后,治理这个词汇得到了更多学者的使用。将治理这个概念和理念,从学术界带入*策界和舆论界及公众视野的机构,是世界银行。年,世界银行发布了《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从危机到持续增长》的研究报告,认为那个地区贫困难脱、增长乏力主要源于治理危机,譬如,国家缺乏基本透明度和法律规范,官员滥用权力及严重腐败,*府堵塞了民众和社团的参与渠道。年,世界银行发布了《治理与发展》的研究报告,提出了良好治理的分析框架,包括透明度、权力制衡、法治、公民权利的表达,等等。这些研究报告及主要内容产生了巨大影响,从而使治理这个词汇及其基本内涵,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接受,譬如,联合国全球治理委员会就认为,治理是不同利益方得以参与、协调并形成共同行为的过程,治理的改善主要应该从制衡、参与、透明度、信息真实性等维度推进。

治理的理念在企业发展领域似乎有着更加猛烈的影响,从而兴起了公司治理这样一门新兴的学科和社会运动。事实上,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对大企业管理层滥用权力,违背和侵犯股东利益的问题倾注了关切,譬如,经济学家尤金·法马在他的年的著名论文中,从代理和控制权角度论述了治理问题,强调了董事会作为一个投票决策机构发挥作用的重要性。[E.Fama,“AgencyProblemsandtheTheoryoftheFirm”,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Vol88,No.2,pp-,.]而管理学家约翰·庞德,干脆从公司*治机制的角度来分析公司治理,认为公司治理围绕权力分配而展开,他把权力集中于管理层的公司称为管理型公司,把权力得到合理分配、多元化利益得到合法维护的公司称为治理型公司,股东、董事会表现责任感从而对决策和监督进行参与,并与管理层进行必要合作。[J.庞德,“超越管制:*治化的公司控制权”,哈佛商业评论(公司治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推动公司治理运动的一些文献,如凯德伯里报告、格林伯里报告、汉普尔报告,则把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