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的症状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苏宇非同质通证的法律性质与风险治理 [复制链接]

1#

苏宇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

要目

一、非同质通证的技术原理与业务场景

二、非同质通证的法律性质

三、非同质通证的潜在风险

四、非同质通证的风险治理与制度完善

结语

非同质通证是区块链技术与应用的重要创新,技术上主要包括染色方案和“以太坊征求意见提案”标准方案,业务场景丰富。将非同质通证作为物、货币、证券或合同标的处理均存在难以解决的法理难题,应将其视为加密数字凭证。非同质通证可能引发技术安全、网络信息安全、金融安全、知识产权保护等多方面风险,在治理上面临较大挑战。基于加密数字凭证的定性,非同质通证的技术层和应用层可以被有效区分,进而为明确非同质通证的合法性边界、确定监管主体与职权职责结构、完善治理框架与主要法律机制并建立必要的技术标准体系等主要风险治理工作奠定基础。

非同质通证(non-fungibletoken,又译“非同质代币”,简写为nft)的兴起是区块链领域一个引人注目的创新。自业界实践观之,广义上的非同质通证包括基于任意技术路线形成的带有特殊可追溯标记的区块链数字通证(代币),其技术路线可以是染色币或基于erc-、erc-等标准的以太坊智能合约;狭义上的非同质通证则仅指基于以太坊智能合约及相关标准形成的带有特殊可追溯标记的数字通证。非同质通证的出现首先引起了区块链业界的轰动,随后迅速点燃了艺术收藏市场及文化娱乐行业的热情:美国艺术家迈克·温克尔曼(昵称为“beeple”)的数字艺术品《日常——第一个天》以近万美元价格成交;印度加密货币交易所wazirx宣布已经为印度艺术家和创作者建立了一个nft交易市场。一系列令人瞠目结舌的交易不断挑战市场的认知边界:“一张拼接而成的绘画照片卖出万美元,一条5个英文单词的推特卖出万美元,一个猫咪表情包卖出58万美元”,这一系列不可思议的事件将原本只存在于“链圈”乃至“币圈”的非同质通证塞进社会公众的视野。不仅如此,非同质通证还被视为”元宇宙”(metaverse)等新设想中的基础性技术,被寄予丰富的憧憬,甚至被认为将带来无尽的想象空间。

然而,非同质通证与其他数字通证一样,可能引发较多风险及治理挑战,需要通过法治的方式加以解决。首先,非同质通证可能影响金融安全或金融秩序稳定。它是一种数字通证,而数字通证本身就有威胁国家金融主权和金融秩序的可能性。其次,非同质通证的使用和交易模式与其他数字通证类似,容易引发偷漏税、违反外汇管理制度、赌博、非法集资、洗钱、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再次,非同质通证在技术上仍然难言完善,可能会出现数字资产的安全风险。最后,非同质通证通过智能合约质押等方式加杠杆,在虚热的数字文化产品推波助澜下,很有可能以“空手套白狼”的方式凭空聚集巨量资金,形成扭曲的市场信号和流动性状况,同时形成“击鼓传花”式的炒作局面,造成难以估量的深远影响。不仅如此,非同质通证在法律上的定性尚属模糊,其潜在风险及监管需求亦未得到充分认识。截至目前,非同质通证的发行、使用和交易等仍然需要借助整个数字通证的法律架构,必要的分化和分流仍然有待探索,这都不利于对非同质通证实现精准监管或治理。尽管在可预见的未来,非同质通证蓬勃发展的确定性受到专家认可,但非同质通证的法律治理仍然任重道远。深入认识非同质通证的技术原理、业务场景与法律属性,对非同质通证与虚拟货币实行全面切割,探寻有效平衡其利弊的精准治理之道,将是未来数字经济领域一项颇具技术含量的挑战。

一、非同质通证的技术原理与业务场景

非同质通证的技术原理

非同质通证的技术原理并不复杂。从广义的非同质通证观之,其主要技术路线大抵可以归结为两种:一是通过染色方案形成通证,主要是利用比特币交易的附加功能以记录比特币以外的数字资产;二是按照一系列的“以太坊征求意见提案”(ethereumrequestfor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