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企业存货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工作,在落实过程中易受各种因素干扰和影响,从而导致管理效率下降。为了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企业需要做好存货基础性工作和日常工作,并制定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创新管理方式和方法,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存货管理基础工作不到位
基础工作不到位,是当前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典型问题。具体体现在货物采购、生产成本等管理方面。严重影响了企业工程项目核算效果,导致核算结果缺乏准确性和科学性。同时减少了企业资产负债,无法为企业长远发展提供保障。例如,企业中的A、B工号在一起开工的情况下,如果出现以下情况,会严重降低存货管理效果。首先,月末核算发现B工号材料消耗接近于0,并且大幅度低于A工号。其次,没有及时将原材料或辅助材料领用转入成本,或者在结转过程中出现人为失误,导致项目核算缺乏准确性。最后,存货入库数据不准确,并出现红字余额。以上情况均会影响企业的存货管理效果,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缺乏健全的存货内控管理制度
内控制度不健全也是降低企业存货管理成效的主要原因之一。当前,很多企业没有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导致内控效果不尽人意,无法为企业创造综合效益提供保障。具体来说,企业推行内控机制,能够为存货管理奠定良好基础,从根源上减少存货管理错误率,同时有效防范徇私舞弊、暗箱操作等违规行为。然而,当前部分企业在开展存货管理工作时,由于缺乏内控意识,导致相关制度不健全。加上受各种外界因素制约,使得很多内控制度无法有效落实,不仅影响内控效果,还无法为存货管理提供支持。另外,很多企业并未设置专业存货管理部门,在开展存货管理工作时由内控部门全权主导。导致内控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应接不暇,无法对企业存货进行全过程监管。另外,很多企业在存货管理过程中出现一人兼职多个岗位的情况,也就是由一位负责人同时负责货物采购、货物入库、货物销售等环节,如果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过关,则容易使其在工作中受利益驱使做出徇私舞弊、暗箱操作等违规行为。加上企业管理流程缺乏规范性,导致违规行为无法被及时发现,严重损害企业综合效益,甚至制约企业的健康发展。
(三)存货日常管理工作存在漏洞
由于企业存货管理日常工作不到位,导致各种问题频繁出现。上文提到,货物采购是存货管理的重要环节和基础工作,其采购数量与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息息相关。当前,很多企业在货物采购过程中,并没有结合生产计划和物资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采购计划,而是凭借采购人员直觉和经验采购货物,导致采购管理效果不尽人意,不仅占用企业大量资金,还容易造成货物积压,严重影响存货流动性,导致货物变现能力降低。出现以上情况后,如果不及时解决,容易造成企业资金链断裂,从而使企业生存面临困境,甚至给企业造成不可预估的损失。另外,存货验收效果对存货管理工作有直接影响,如果验收部门没有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对货物进行验收,或者验收过程缺乏警惕性,容易导致企业存货出现各种质量问题,从而给企业造成一定经济损失。与此同时,企业货物储存完善与否,也会直接影响存货管理成效。企业为了确保存货安全,需要管理人员定期做好货物盘点和处理工作。一旦出现存货盘点不及时、存货监督管理不到位,或者存货记账不准确等情况,将会导致存货出现损坏、丢失等一系列问题,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新形势下,企业生产规模逐渐扩大,存货类型和数量不断增加,加上不同存货管理规则不尽相同,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存货管理工作难度。如果管理人员没有做好日常管理工作,未对存货进行合理分类,将会导致存货在发出、领用等环节产生一系列问题,从而影响存货管理效果。另外,存货管理不当还会对存货性能、质量造成一定的隐患,稍有不慎就会为企业带来经济损失,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
二、解决企业存货管理问题的改进策略
(一)做好存货管理的基础性工作
1.编制科学、合理的存货采购计划。企业采购人员作为存货采购计划编制执行者,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和分析能力,能够在了解企业生产工艺流程、设备运行状态、材料损耗需求、企业生产计划等实际情况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存货采购计划。企业应规范采购人员的行为,为存货管理提供人才保障,确保采购人员能够在保障生产材料充足的同时,围绕节约理念采购物资。
2.为了确保存货采购价格合理,需要采购人员提前做好市场调查工作,对三家以上供应商资质条件、产品质量、产品情况进行调查,并综合各种因素,选择性价比较高的货物,从而充分发挥采购计划的作用和功能。针对企业生产中使用的大宗材料或设备,推荐采用招投标方式进行采购,在招投标过程中应做好监管工作,避免暗箱操作,严格规范货物采购流程,提高存货基础性管理工作综合水平。根据上文可以看出,保证存货采购计划科学性和合理性,是提高存货管理工作成效的重要前提。要想做好该项工作,企业需要强化存货采购环节内部控制工作,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和业务流程,从根源上减少企业不必要的经济支出,为企业创造最大化经济效益。
企业在存货管理过程中要结合实际情况,明确货物采购流程,制定相关规章制度,确保规章制度完善、可行,并严格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另外,企业需要强化存货采购环节监督管理力度,各部门之间要加强沟通,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促进采购环节内部控制达到预期效果。除此之外,企业还应对存货采购授权批准、采购合同、存货验收等进行有效管控,从多方面、多角度入手提高存货采购内控效果,从而有效提高采购环节存货管理水平。在达到存货采购内控效果基础上,企业还要尽可能地加快存货验收效率,及时发现货物问题,为存货处理预留更多时间,以此减少企业不必要的财产损失,全面提高企业存货管理效果。
(二)制定完善的存货内控管理制度,加大存货成本监管力度
企业要想有效地提高存货管理水平,就要制定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为存货及成本监督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具体来说,企业需要设置专业的内部审核机构,并由领导人员人员负责审计机构相关工作。审计机构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监管,全面了解企业经营状况,掌握真实的会计信息。在此基础上,要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存货内控管理制度,设置存货业务不相容岗位,即存货的请购、审批与执行;存货的采购、验收与付款;存货的保管与相关记录;存货发出的申请、审批与记录。同时,明晰总经理、仓储部经理、仓库管理员、采购部相关人员、财务部经理以及财务相关人员等岗位职责,为编制存货成本费用、规范存货结算程序提供依据,使企业选择最佳成本费用结算方法。在保证存货内控制度健全的基础上,由财务部负责人员管理存货和存货成本形成的账务和会计报表,组织开展年度、月度存货盘点,能够有效地提高企业财务核算准确性,使企业充分了解自身资产损益情况,从而发挥存货管理的作用和价值。
(三)采用科学的管理措施,做好存货日常管理工作
第一,在货物验收过程中,验收合格的存货需要单独保管,有效降低未授权采购风险发生率。第二,聘请专业的存货管理人员,并做到专岗专职,避免一人兼任多职,从根源上规避暗箱操作等违法行为,降低存货管理风险。第三,企业存货需要设置独立仓储区,避免无关人员进入仓储区,确保存货安全、完整。第四,管理人员应推行科学化管理机制,定期对存货进行盘点,并准确记录盘点内容,同时填写存货管理建议书,保证存货实际情况与账面一致。第五,在存货管理过程中,财务人员应充分发挥自身监管职责,通过定期或抽检方式,对货物盘查情况进行检查,针对价值模糊的存货,要结合主管部门提出的意见进行合理调整,尽可能规避账实不符情况。
另外,企业存货类型复杂、数量较多,需要规范摆放,并结合管理需求开展管理工作,避免受各种因素影响导致存货发生质量问题,从而影响其性能和功能,为企业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另外,企业还应做好存货领用及销售环节管理工作,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规范存货管理行为。并制定完善的存货领用制度,结合存货用途、经济责任对存货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分配,为管理工作执行奠定基础。同时,准确计算存货成本,构建合理的存货发出制度,保证存货记录准确无误,并严格填写相关凭证。针对已经发出的存货,要按照存货销售计划填写单据,保证单据齐全,同时企业销售部门和购货商要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为维护各方利益提供保障。
结语
要想从根源上解决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有效提高存货管理效果,企业需要做好基础性管理工作,一方面,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存货采购计划;另一方面,要规范存货管理流程,从而为存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企业在存货日常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应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创新管理方式和方法,确保存货出库、入库与账面相符,有效提高存货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