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识别只是让大家知道哪些是危险的,但工作还得继续不是,包括前面讲过,坐在身边的人也是危险源,为什么我们感觉不到危险,这就与危险源的管控与评价有关,只要我们将识别出来的危险源控制住了,也就不会产生什么大的危害后果,所以我们再来学习下危险源的风险评价与管控。
首先先了解两个概念,风险与风险评价。所谓风险就是危害事件发生可能性与严重性的组合。我们说坐在身边的人是危险源,他用拳头打你这个事件的风险就是打人的可能性,与你受伤严重性的组合。然后给可能性和严重性附个值,用可能性与严重性的乘积来表示风险的大小。
以上评估危险源风险、制定控制措施、确定风险接受度的过程称为风险评价。
危险源的风险评价,我们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简称LECD法,分析和危险源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和评价危险源发生事故的严重性,然后确定风险等级(危险程度)。
我们用“L”代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代表操作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C”代表事故后果的严重性。L×E×C=D;D就代表该危险源的风险值。D值越大,代表危险源的风险越大,需要立即整改;D值越小,达标危险源的危险越小,容许该风险存在。
L:发生事故或事件的可能性。发生的可能性越大,分值越大,最大10分,为了保证风险值,我们把实际不能发生的给予0.1分。
E--暴露于潜在危害环境的频繁程度
操作人员与危险源的接触频率,一天24小时的接触未连续暴露,分值为10分,几乎不接触的,分值为0.5分。
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事故发生的后果严重度用两个指标标识,一个是财产损失,一个是人员伤亡。
只要符合其中一项,按最高的的确定其分值,比如造型岗位人员因未离开安全距离造成人员损伤的财产损失,如果财产损失为80万,但有人员受伤,且是重伤的话,那后果分值为7分,而不是3分。
D--风险等级=L×E×C
知道了L\E\C的分值,它们的乘积就是该危险源的风险值。根据风险值的大小,将危险源的分级分为以下7个等级,如果分值超过分,该危险源的风险定义为不可容许风险,不允许该风险存在,需要立即停工整顿。
以上是我们讲的危险源的风险评价第一个方法,其实危险源风险评价还有其他几个方法,必须马上要将的第二个方法:作业风险分析法,简称TRA,该方法根据危险源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和事故的严重性,确定风险等级。
风险评价的计算公式:R=L×S
其中
R:风险值;
L:发生伤害的可能性;
S:伤害发生后的严重性。
风险可能性L判定准则。
将可能性分为以下五个等级,分值为1~5分
风险严重性S判定准则
严重性分为5个等级,同样1~5分,与LEC评价法不同的是,将后果严重度从5个方面来体现,人员的伤害情况、职业健康影响、环境影响、直接经济损失以及企业形象。
风险度计算及分类
根据可能性及严重性,得到风险值的矩阵关系图:
不管用那种方法评价,危险源的风险评价完了,不能仍在那不管,针对高风险的危险源,需要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高风险的危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这样才能保证不发生事故。这就是危险源的风险控制!
危险源控制策划:
可容许风险:填写现状控制(除非有目标方案),比如安全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等
不可容许风险:要有目标方案或其他工程控制措施,并应对其残余风险进行评价。
危险源的控制措施一般分为以下几个:
a、制定目标、指标管理方案;b、制定管理程序;c、培训与教育;d、制定应急预案;e、加强现场监督检查;f、保持现有措施g、安全数字化方案
有些危险源的风险控制措施可能是以上控制措施中的一个,也有可能是好几的合体。
危险源的风险控制,最理想的方法是消除危险源,比如停止使用有害物质或使用无害物质替代。加入消除不了,最好的办法是降低危险源的危害等级,比如使用危害低的物质,变更工艺减小危害,将人员危险源隔离开,或者工程控制,加强日常监管;如果还是不能降低危险源等级,最后只能是加强个体防护。控制措施的制定原则就是消除、降低、个体防护。
就像这张图,人与老虎站在一起,老虎吃人,这是危险源,最好的办法是,把老虎弄走,弄不走,就用猫来替代,替代不了,那就把老虎关进笼子里,关进笼子里还是不行,那就多上人,加强行*管理,最后没有办法了,只能是个体防护,给人穿上盔甲。
这就是制定危险源风险控制措施的原则。
对于已识别出来的危险源不是一成不变的,有的时候作业条件、环境变了,危险源的风险等级也会随之变化。我们有时候在分析事故发生原因时就会发现,至少有一个事故原因是我们没有考虑或者说控制到的,所以为了保证危险源管控有效性,每年至少需要更新一次。除此以外但当出现下列情形之一时,应立即更新危险源辨识清单:
生产规模、生产设备的扩大、减少、更换;
机构职责的重新分配;
生产方式和生产工艺的变化;
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的变化;
事故或险肇事件发生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