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走出去”风险防范与管理的问题,就是中国企业海外权益保护的问题,两者视角不同,目标一致:前者以环境中存在的风险为出发点,讨论风险是什么,有哪些类型的风险,企业如何防范和管理,达到风险降低、收益提高的目的;后者以企业海外权益维护和扩大为目标,讨论有哪些保护措施,什么样的保护措施针对什么类型的风险方为有效。
企业海外权益保护,主要措施有三类:一是借助国际制度和*府外交,二是与专业机构和国际NGO的合作,三是企业自身的行为。本文提出中国企业海外权益的“多轨保护”模型,供中国企业“走出去”及共建“一带一路”参考。
了解国际组织,借助国际制度
国际组织是国际制度的创建和推广机构,规则制定类国际组织制定的诸多国际制度具有企业权益的保护功能。中国企业需要全面了解各类国际组织的宗旨、使命、职能、运作方式,尤其是规则制定类国际组织和中国加入其中的国际组织,并借助某项国际制度来保护自身的海外权益。
首先,中国企业应遵守规则,做到合规经营。
第二,中国企业可利用世界贸易组织等多边投资保护与争端解决机制,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第三,中国企业应积极主动加入各类国际经济组织(国际标准化、行会商业、国际商会等),牵头制定新的国际规则,进而长期持续地维护企业权益。
最后,中国企业可发起设立新的国际经济组织,掌握国际制度的制定权。这不仅从根本上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而且有助于改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例如,年3月,国家电网公司发起成立的“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
跟随*府外交,借助双边保护与领事保护
以共建“一带一路”为例,截至年11月,中国与个国家和30个国际组织签署了份合作文件。这些*府间协定和合作文件都具有中国企业海外权益的保护功能,但是中国企业很少利用投资保护协定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这是需要改进的。
*府间双边领事条约也为中国企业和公民的权益保护提供了制度保障。中国的领事保护已初步形成中央、地方、驻外使领馆和企业“四位一体”的联动保护机制。中国企业应尽快加入,充分利用领事条约和机制维护企业的海外权益。
聘请专业机构,借力高质量的专业服务
在海外经营实践中,大多数中国企业会聘请国际律师、会计师和投资银行机构、国际咨询等,帮助企业处理国际商法、东道国商法问题以及国际会计准则、企业收购兼并等市场问题。
但是,中国企业对非市场问题不够重视或缺少能力应对。而这些非市场问题又是主要的风险来源,对企业权益威胁甚大,中国企业必须从战略上高度重视非市场问题,制定企业的非市场战略,学会与各类非市场利益相关者打交道,进而维护企业自身的权益。
在此过程中,中国企业应像聘请律师和会计师帮助处理市场问题一样,聘请相关的专业机构为企业提供高品质的专业服务,帮助企业处理各类非市场问题。例如,聘请国际公共关系公司和顾问机构,借助它们处理公共事务和媒体传播的经验和能力,提升中国企业与东道国*府和国际主流媒体机构打交道的能力;聘请国际保险经纪公司为顾问,办理*策性出口信用保险与海外投资保证、海外经营业务的*治、责任等保险事项,转移中国企业面临的市场和非市场风险;聘用当地和国际安保公司,建立多渠道的情报系统和多层次的安全保护体系,保障中国企业的财产安全和人员安全等。
与国际NGO建立多层次合作,共同解决特定的社会及文化问题
NGO主要有三个来源:一是来自西方发达国家的国际NGO;二是来自东道国的本土NGO;三是来自中国的NGO(目前数量极少)。
由于在国内环境中较少受到NGO的影响,中国企业严重缺乏与NGO尤其是与国际NGO打交道的能力。但在现实中,中国企业的海外经营风险来源于这些国际NGO的作为以及中国企业的应对。因此,中国企业必须全面深入了解国际NGO,积极寻求交流、沟通和合作的有效方式,进而阻止特定的非市场小问题转化为公众舆论和国际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