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想活到40多岁,需要人次献血,
费用要-万?
你可能很难想象,有人这么艰难的活着;
但这极可能是地中海贫血患者的一生。
出生后3-6个月开始依赖输血,
每2-4医院输一次,
靠着输血续命,一续就是终身!
不想输血,骨髓移植就是孩子唯一的生路。
“在我的生命里,就是血最重要。”
廖妈妈两个孩子都是严重地贫,丈夫又患有精神疾病,这位乘风破浪的妈妈,靠这句话坚持了6、7年。
直到医院血液肿瘤科医生王晓东,骨髓移植让她两个孩子都“活过来了”。
这个案例被深圳卫视《我的白大褂2·王牌科室》纪录了下来,也让网友认识了这个最爱孩子的王医生。
我选择“打死不去的”小儿科
在医生圈子里,流传着一句话:
金眼科,银外科,打死不去小儿科。
那个被网友夸风度翩翩,温暖如玉的王医生,偏偏选择了战线最长的儿童血液肿瘤科。
这是一个很多人都很陌生的科室;如果我告诉你,
这里收治的患者,大多数是儿童癌症,你会惊讶吗?
有些患者要接受骨髓移植(也称造血干细胞移植),你会害怕吗?
这里的孩子最大的治疗就是化疗,你会恐惧吗?
化疗药物对孩子脏器功能的损伤、造血系统的清除都是非常严重的。
这些药如果用到大人身上,可能连床都下不了!
在平和的表象下,是一个暗潮汹涌的治疗过程。
因此,在《我的白大褂2·王牌科室》中,每当播出血液肿瘤科,总是当期节目的泪点。
面对重症大病,大家的注意力都在孩子能不能好,王医生的“戏份”很少。
王医生为家长解释检查报告等但在生活中,王医生是这些孩子、家长们的定海神针。
王医生医术很高,对我们特别有耐心,你问他什么都回答的很专业很到位,他在我们就觉得很安全很靠谱。他一出现,小孩子再怎么样都会安心。——廖妈妈
王晓东之所以深受家长们的信任,更多是因为不仅报喜也会报忧。
他会非常客观向家长解释孩子的病情,把自己的治疗策略交给他,把自己的信心讲给家长听。
(蹲着的王医生和小朋友交流)在沟通过程中能够获取一些信息,让家长不再恐慌,孩子也会更有安全感。
在这呆过两年多,见过太多的生死离别,医生也不是神,要互相体谅。当时很多人让我转院,我就是百分百信任王晓东医生。——陈妈妈
在大家“打死不去的小儿科”,“阴霾笼罩”的血液肿瘤科;王医生坚持让每个孩子的微笑像花儿绽放。
现实版安正源最爱孩子的福尔摩斯
如果你看到一个个子超高的长腿叔叔,走路带风,长腿叔叔就是医生王晓东;
或者看到一个白大褂,弯腰低头和家长交流,这个白大褂就是王晓东;
又或者看到一个嘴巴基本没停过,这个“话痨”就是王医生……
就是这个王·长腿·弯腰·话痨·晓东医生,
也被网友们称为豆瓣9.6分热播剧《机智的医生生活》儿科医生安正源的现实版。
和剧中人设一样,王医生最熟悉的是病床上孩子们的哭声,最挂念的是孩子们的健康。
他也是最爱孩子的福尔摩斯:
诊断病症判断是哪种血液疾病就诊的孩子太小,没有办法正确说清自己的问题,王医生需要询问、查体才能作出比较正确的判断。
移植后是否有并发症做完移植之后,王医生又需要结合复杂且多的临床表现,寻找蛛丝马迹。
(王医生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王医生之所以成为王医生,他自己也说不清楚?(难道是老天自有安排?!)
“从我上初中的时候大概就10来岁,就决定以后要做医生。但我自己其实不清楚为什么那么小,就决定以后要去做医生。”
但成为一名儿科医生,却是王医生最认真的选择。“在考研究生,面临专业选择时,就义无反顾的选择做一名儿科医生,因为发自内心的喜欢孩子”。
作为一个儿科医生,王晓东不忍心看着每一个孩子受折磨,也立志会尽自己的所能,让每一个生命的孩子都能恢复健康。
一个医生能拿病人的小孩当自己的小孩子,我很敬佩他。——廖妈妈
王医生有多爱孩子?
就这么说吧,沮丧难过的时候,只要看到孩子的一个微笑,就像打了鸡血,啥都烟消云散了。
“我现在都能清楚地记得5、6年前的孩子们,治疗过程中慢慢就有了一种亲情。”这种情感也是相互的,如今王医生也成了孩子们的榜样:
有孩子希望王医生做自己的爸爸,也有孩子希望长大了和王医生一样做医生!
不仅要“天下无贫”也要不抛弃,不放弃
范仲淹曾经说“不为良相愿为良医”。
作为血液肿瘤科医生,更多的是希望“天下无贫”。其实仅仅是指希望消除重型地中海贫血(单基因遗传性疾病)可以通过产前诊断,产前筛查来规避这种重型患儿的出生。
而另外一些,前期无法干预,甚至找不到原因的血液疾病,医生能做的就是“不抛弃,不放弃”。
在节目里,有个小朋友手术后半年多出现了双目失明,颈部以下高位截瘫,还有严重的溶血性贫血;
国内外的专家都认为没有什么希望了,没有人知道他以后能不能活下来。王医生还在想办法,拼了自己的命去帮他,经过一年治疗后他好了,
很多人说,这是一个医学奇迹。
但王医生不相信奇迹,“在我从业过程中遇到很多非常病重的孩子,即便是身边所有人都放弃的时候,我也秉持不抛弃不放弃去争取更多的机会。”
但医生也有束手无策的时候,甚至想过是不是不再坚持了。“我面临的不是一个机器或者工具,是一个孩子;就算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放弃”这两个字不是这么轻易可以说得出来的,就算全世界都放弃了他,我都不会。
年8月28号,是王医生第一例移植手术病例,从那个时候到现在总共有18个孩子因为各种原因去世。每一个离开的孩子他都能记住名字、病情、时间,每个孩子走的时候,不管几点钟,都会过来陪他们最后一程。
“当所有人包括医生护士和父母尽了最大努力都没能留住孩子的时候,在他最后的阶段,因为有我在陪他,他没有那么恐惧。”
我从业以来遇到第一个走掉的孩子,是我工作的第二年,我当时在新生儿监护室,是个弃婴;他有很多的先天性畸形,很严重的腹部感染,当我们发现他的时候呼吸心跳都没有了;孩子在我怀里慢慢变凉,当时内心只有一个想法,希望这个孩子走的时候没有恐惧,只想给他一点点温暖。
在我工作过程当中,我的小病人真的到了最后那个阶段的时候,我依然会这么做,所以就算全世界都放弃他我也不会。
(王医生和患儿们一起比心)王医生很欣赏歌手席琳迪翁,最喜欢她的一首歌《Anewdayh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