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的症状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教育家马相伯,为何60多岁才兴办教育,9
TUhjnbcbe - 2023/8/10 21:40:00

马相伯,是震旦学院、复旦公学(复旦大学前身)的创办人,也是辅仁大学的创办人之一。您知道这位著名的教育家,为何60多岁才去兴办教育,91岁了还要上街写字义卖吗?

下面就来揭开这其中的秘密。

中国教育家马相伯

一.为寻强国之路,上下求索60年

马相伯,祖籍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年4月7日出生于丹阳马家村,年11月4日去世,共活了99岁,按照中国的历法,他是百岁长寿老人。人们将马老先生的一生分为3个阶段,前30年,献给宗教,中间30年,致力于*治;后30年,为教育呕心沥血。我们先来看看他为寻找强国之路,上下求索的前60年。

由于马相伯的父母都信奉天主教,所以尚在襁褓时他就受了洗礼。他5岁入私塾,读到12岁那年,为了寻求更多的学问,他做了一个很重要的决定,也可称是惊人之举:瞒着家里人,独自一人从老家江苏丹阳马家村出发,徒步11天,走到了上海徐汇公学,也从此走进了中国的历史。

当时的中国正是清朝末年,朝廷昏聩、国力孱弱、民不聊生,还经常受到外国列强欺凌。这让热血青年马相伯忧国忧民,下决心一边学好知识,一边寻找强国之路。

马相伯赶到中国最早的西式学校-上海徐汇公学,进行了刻苦系统地学习,由于天赋卓绝,他学贯中西,后来更是精通8国语言。到30岁时,马相伯已获得神学博士学位,并加入耶稣会。

马相伯书法对联

后来,由于成绩优异,马相伯担任徐汇公学校长,负责讲授经史子集。在年,中国遭受了巨大的饥荒,史称“丁戊奇荒”,马相伯慷慨解囊,自筹白银两救济灾民。

谁知,马相伯的这一壮举,反遭教会幽禁“省过”。他愤而宣布退出教会,不仅辞去司铎职务,而且退出了耶稣会。离开教会后,马相伯和弟弟马建忠一起从事外交和洋务活动。

马相伯曾先后去日本、朝鲜、美国、法国和意大利等国。从日本维新与高丽(朝鲜)守旧的对照使他深受启迪,并充分认识到国家富强之术,在于提倡科学,兴办实业。因此他屡屡上书朝廷献策,却都似泥牛入海。

可悲的是,马相伯先生的*治生涯,最终被失败的洋务活动葬送,这也让他的整个壮年生涯都赔了进去,后来还因年《马关条约》的签订,55岁的马相伯更是背上了“卖国贼”的骂名。

话剧《天地玄*马相伯》宣传画

命运的打击还没有结束,54岁马先生的妻儿在海难中丧生,56岁先生的母亲去世,59岁先生又失去了他的弟弟。年,60岁的马相伯先生辞官归隐,亲人离世,理想破灭,早已让他心灰意冷。

二.花甲年之后,竟毁家兴学

辞官回沪后的马相伯住在佘山,潜心于天文度数的研究和译著,助其弟马建忠著《马氏文通》,他只署文名。前期从*失败的教训,让他深感“自强之道,以作育人材为本;救才之道,尤宜以设立学堂为先”,于是,下决定毁家兴学。

年,60岁的马相伯将自己名下的三千亩地等家产悉数捐给教会,希望教会能办一所中西大学堂。教会虽然接受了马相伯的财产,但并不办学。结果,真正迈出办学第一步的还是马相伯自己。

年,蔡元培执教的南洋公学学生反对当局的封建压迫(时称“墨水瓶事件”),余人集体离校退学。退学学生请求蔡元培协助组织“共和学校”。蔡元培介绍了一些学生到马相伯处求学,马相伯欣然允诺,并创立学院,定名“震旦”,意为中国之曙光。

马相伯兴建震旦学院

年,在震旦学院的开学典礼上,马相伯发表演说:反对科举制度,反对我国自秦汉以来的“奴隶”之学、“为人”之学,提倡“格物穷理”之学,“自主”之学。他虽是天主教徒,借用教会力量办学,却宣布办学三条宗旨:

1.崇尚科学;2.注重文艺;3.不讲教理。马相伯以60余岁高龄,亲自教授拉丁文、数学、哲学,编写《拉丁文通》《致知浅说》为教材。他还规定学校内部事务,由学生自行管理,财*公开,目的是养成共和精神。

年,法国天主教会不满马相伯办学精神和“一切宗教教义的宣传应退出学校的领域”等主张,取消马相伯的主管权,让马相伯无病而入院休养,并改组震旦,使学校性质严重改变。

此举引起学生极大愤慨,决议全体退学。于右任、邵力子等去找马相伯,说:“我们已经散学了,但是我们还要读书。”当时,马相伯眼泪就掉了下来,一方面为震旦的解散而伤心,一方面为学生的前途命运而担忧。

复旦大学创始人马相伯塑像

马相伯召集离散学生筹备复校。在筹备复校期间,天主教会盗用震旦学院名称登广告,招收学生。为正视听,他与严复、熊希龄、袁希涛商议,决定联合发表声明,澄清事实真相。他还向社会宣布,复校后的校名更改为“复旦公学”。

“复旦”二字,取自《尚书大传》所载《卿云歌》中的“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既含“复我震旦”又有“复兴中华”之义。复旦初创,举步维艰,为节省开支,年迈的马相伯亲自讲授法文班各课程,终日口讲指画,不以为苦,其诲人不倦、献身教育之精神,无不令学子们感动。

在马相伯率领下,全校师生筚路蓝缕,自力更生,终于闯出了一条由中国人独立自主创办新型大学之路。马先生办教育不忘爱国,年,沈钧儒、邹韬奋等“七君子”入狱,马相伯多方营救。次年七人获释后,前往看望马相伯,合影留念。沈钧儒在照片上题书“唯公马首是瞻。”

“七君子”出狱后在马相伯家合影

三.91岁上街写字义卖,捐资抗日

年,日本占领中国东北,马相伯心中激愤,奔走呼号,发表演说,激励国人御侮自救,共赴国难,时人赞其为“呼号抗日老青年”,这时,马相伯已经90余岁高龄了。他既是著名教育家、翻译家,更是享誉海内外的书法家,平日里惜墨如金,从不轻易为人写字。

在抗日救国的驱使下,由于马相伯已经将全部家产变卖办学,所以他用上街写字义卖的方式,来筹集抗日*费。当时马老先生一只脚坏了,就让两个人扶着他,站着不停地写,别人劝都劝不动,他写到自己实在是写不动了,才稍微休息一下,最后义卖筹得10万元。全部支援抗日义勇*。

总之,马相伯先生的一生,是在反抗外国侵略、谋求祖国富强、唤起民众奋起救国之中度过的。因此,在仕途受挫之后,他60多岁开始兴办教育,成为著名的教育家,在抗日民族大义面前,他在91岁高龄,还上街写字义卖,并将所得款10万元,全部捐给抗日前线。

马老先生倾家荡产办教育、唤醒民众、提高全民素质;以及他不顾高龄身体弱,写字义卖抗日的精神令人敬佩,也非常值得人们敬仰与学习。

马老先生上街写字捐款抗日

本文由“老吴侃国学今用”原创,欢迎

1
查看完整版本: 教育家马相伯,为何60多岁才兴办教育,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