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有资产运营管理不完善,处置程序不规范
国有企业的国有资产是单位经营的物质基础,但是很多单位的国有资产在购置、使用和管理等日常工作中存在问题,使得国有资产流失较多。
一是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没有指定专业人员对国有资产进行管理,因为管理人员不够专业,导致在履职过程中存在职责不明、手续不全、实物登记不全等问题。二是国有资产处置流程不规范。有的国有资产在购入时直接使用,没有登记;有的报废的国有资产没有进行审批登记就擅自处理掉;有的国有资产没有定期盘点,使得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不符等。三是采购流程不规范。很多国有企业在采购国有资产时没有明确采购范围和类型,擅自采购和违规采购。
(二)经营性资产收益不明显,国有资产流失严重
国有企业对于国有资产中的经营性资产的管理不规范,导致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普遍存在。
一是国有资产出租过程中由于承租人信誉度低和财务危机等原因,没有根据合同约定如数按期缴纳租金。二是与承租人签订的国有资产出租合同不规范。例如,出租时间过长,导致到期后国有资产损失严重,且没有规定折旧维修费用,国有企业要自行承担国有资产的维护费用。三是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没有向税务机关申报纳税。根据我国法律规定,纳税人销售出租不动产应该申报纳税,但是很多单位没有按照法律规定纳税。
以上三种情况都损害了国有企业经营性国有资产的收益。同时很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处置等经济活动所获得的资金并没有上缴财*,也存在国有资产长期被无偿占用的问题,这些都使国有资产存在流失风险。
(三)资源分配不科学,资产使用效率较低
首先,国有企业之间和国有企业内部存在国有资产分配不均的问题,主要是因为缺乏统一的资产分配标准和流程,导致一些单位或部门拥有的资产数量超出需求,造成国有资产的闲置与浪费;而一些单位或部门的资产数量难以满足需求,影响单位或部门的正常运转。
其次,在国有企业内部国有资产的使用具有无偿性和公益性,且缺乏具体的管理使用规定,使得国有企业在购置、使用和处理国有资产时存在随意性,没有进行市场调研或单位各部门的资产需求分析就盲目购置、使用和处理办公用品、基础设施等资产,造成国有资产的大量闲置与浪费。
最后,国有企业之间缺乏国有资产流动共享机制,很多国有企业的国有资产使用频率很低,一年用不了几次就闲置起来,其他缺乏该资产的单位想使用该资产不是选择出借而是选择购置新的同样的资产,使用过后也是闲置起来,这样不仅增加了国有企业的财*负担,还造成了国有资产的闲置与浪费,资产使用效率大幅降低。
(四)资产产权不明,总资产数目不清
产权登记国有资产核算脱节,部分国有企业国有资产购入和出租过于频繁,导致国有资产的记入和记出存在疏漏和误差。
例如,有的资产借出后没有记录在案;有的资产的产权登记在A单位,占有和使用却在B单位;单位接受赠予或上级分配的国有资产虽然已经转移,却没有计入账面,长期游离在单位资产清单之外,这些不合规操作都容易导致国有资产的产权不明。还有就是资产购入、变更和处置没有详细记录,实物已经失去价值而账面价值仍然不变,这都会导致国有资产实际价值与账面价值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