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内容:
1.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养老压力将直线上升
1.1.低出生率高寿命,中国老龄化速度高于平均水平
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所占比重已经达到17.88%,65岁以上人口比重达到11.94%。根据年联合国《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确定的划分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时,则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
国际横向比较来看,全球人口整体上都呈现出老龄化趋势,表现为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逐渐攀升,且具有“发达程度越高、人口老龄化越严重”的特征。
从人口变化来看,中国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一直处于下滑趋势。
与此同时,中国人口平均寿命也在逐年提升。
持续走低的出生率和稳步提升的人口寿命,二者共同作用,导致我国人口结构越来越趋向于老龄化。
1.2.未来人口倒U型走势,人口老龄化程度继续加深
中国人口将在年达到峰值14.38亿,随后逐渐减少,年降至14.34亿,
年降至13.12亿。
结构上看,人口老龄化程度将越来越明显。60岁与65岁的人口所占比重将持续上升。至年,65岁以上人口将达到2.65亿人,占比将达到18.51%;年65岁以上人口将达到3.48亿人,占比将达到26.49%。中国社会未来将面临巨大的养老压力,会有很多经济和社会问题随之而来,所以养老产业的完善和革新迫在眉睫。
2.养老模式发展不平衡
随着老龄化问题的逐渐加深,老龄产业的规模也将越来越大。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测算,中国老龄产业产值将在年突破万亿元,占届时GDP的三分之一以上。
养老产业最核心的问题有两个:一是养老模式的发展,二是养老资金的来源。本节中我们首先对中国目前的养老模式进行分析。
目前世界上主要的养老模式分为三种,即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中国产业信息网调研数据显示,目前在我国,这三种养老模式分布占比约为96%、1%和3%。居家养老模式占比过高,发展不够平衡。下面我们将简述各种养老模式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2.1.居家养老
传统居家养老是由儿女照料同住的老人,负担几乎全部的长期照料、精神慰藉、临终关怀等养老事项。受传统文化影响,居家养老为我国主流养老方式,约96%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我们将家庭养老负担主要概括为经济保障、日常照料和精神慰藉。
2.1.1.经济保障
2.1.1.1.老年人主要养老资金来源的现状
按照人口普查数据的描述,老年人收入可被分为:劳动自养收入(劳动收入)、社会供养(离退休金养老金)、家庭供养(家庭其他成员供养)和低保供养(最低生活保障金),失业保险金、财产性收入和其他来源占比非常小,可以忽略不计。
从全国范围来看,截至年,家庭供养、社会供养、劳动自养是最主要的养老方式,其中家庭供养仍是最重要的养老经济来源,有36.7%的老年人依赖家庭成员提供的经济支持。但从近十五年的趋势来看,家庭供养占比发展呈倒U型,年升至顶点后下降,年依靠家庭供养的老年人比例较年的46.9%下降了10.2%。而从年到年,依靠劳动自养的老年人占比呈下降趋势,依靠退休金养老金的占比则呈上升趋势。年其他收入占比的上升是由于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全面推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使最低生活保障金的覆盖人口在-年间有了明显提升,依靠最低生活保障金的老龄人口在年上升至5%。
2.1.1.2.不同特征的老年人养老的经济负担不均匀
中国具有不同人口特征的老年人主要经济来源差异极大,带给家庭的养老负担有很大不同。几个典型的差异有:女性老年人比起男性老年人高度依赖家庭供养,可能给家庭带来更大经济负担;城市子女赡养压力较轻,而镇、乡村子女赡养压力远高于城市;另外随着老人年龄的增加,养老金和劳动自养的支撑作用都在减弱,家庭供养随之承压。
1.女性老年人给家庭带来更大经济负担。
2.农村老年人给家庭带来更大经济负担。
3.老人年龄越高,对家庭的负担越重。
2.1.1.3.子女赡养老人的经济负担未来会更重
目前中国老龄化程度持续加重,老年抚养比逐年上升,养老压力日益加重,作为主要养老资金来源的家庭首当其冲。此外,家庭抚养还会受到家庭结构小型化、高龄老人数量增加、新进入的60岁老龄人特征变化带来的影响。
家庭结构小型化趋势导致赡养压力上升。由于城镇化和独生子女*策的影响,我国家庭结构正在往小型化发展,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由年的3.44降至年的3.1,这意味着每个家庭负担老人的养老经济负担的劳动力更少,家庭赡养压力上升。
高龄、失能老年人比例上升推升家庭供养压力。在上个小节我们讨论了老年人年龄增长和家庭供养压力的关系,随着老人年龄的增加,养老金和劳动自养的支撑作用减弱,对家庭供养的依赖程度加大。而未来老龄程度深化,老龄人口占比上升,现有的低龄老人(60-74)转变为高龄老人(75岁以上),拥有高龄老人的家庭数量上升,家庭供养压力加大。
但新进入的60岁老年人对家庭供养依赖可能减轻。由于新进入60岁的老年人拥有社保的比例、拥有的积蓄等比现在60岁的老年人会有所改善,依靠离退休金和劳动收入的比例可能有所提升,新进入的60岁老年人对家庭供养的依赖程度将会更低,有助于减轻整体家庭供养方面的压力。
2.1.2.生活照料负担
除了经济上的供养,维持老年人的生活还需要日常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然而受独生子女*策的施行和人口老龄化的影响,我国4-2-1结构家庭日益增多。随着二胎开放,4-2-2结构的家庭也越来越多见。在这种情况下,赡养老人和抚养孩子对子女的时间精力需求极大,且子女平时要上班,没有足够的精力照料家人。
按照目前的趋势,子女将无法承担起老人全部的生活照护,未来更多子女将选择将部分专业性较强、劳动强度较大的养老服务,如给上门巡诊、特殊营养配餐、健康定期评估、纾解情绪问题等委托给家*服务。受养老服务需求高涨的驱动,近几年家*服务中养老看护快速发展,营收逐年上升。商务部《年中国家*服务行业发展报告》中的测算,年养老看护在家*服务业中占比达16.3%,营收为亿元,增幅较上一年增长16.1%。居家养老服务将迎来快速增长时期,据中国老龄研究中心年测算,年居家养老服务行业市场规模为亿元,到年将达到亿元。
居家养老服务和社区养老服务的区别在于前者提供的服务地点为老人家中,而后者则在社区机构中。主要居家养老服务分日常生活照料帮助和医疗看护,前者包括洗澡、喂食、情感陪伴、家*保洁等,后者提供居家护理和康复等服务。但是由于服务的高专业性和劳动强度,导致人力成本过高,相关服务定价较高,普通家庭难以负担。以福州金太阳养老服务中心为例,目前其居家养老服务的定价为基础费用元/月,陪伴费用20元/小时,有自主能力老人的居家护理费用为元/月,失能老人居家护理费用为元/月,而年全年福州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元,平均每月收入仅.42元,多数老人无法负担得起高昂的服务费用。
通过比较中国大陆和英美居家养老服务的差别,可以看出中国养老服务行业需在以下三个方面所有改善:一是服务评价系统不够完善,市场鱼龙混杂,标准混乱,这会打击老人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热情;二是该市场主要由*府主导,中国应继续加大引入民营资本的力度;三是中国居家养老费用主要由老人自己承担,*府补贴少,导致对大部分老人而言费用较为昂贵。最近*府推行了不少针对这三大问题的*策,如年2月对养老相关机构免征增值税;年10月发布的《养老机构等级划分与评定》。
2.2.机构养老
机构养老是指老年人集中居住在特别的养老机构中,由养老机构提供专业的医疗及养老服务。目前选择进入养老机构的,多为是高龄、空巢独居的老人,平均年龄在80岁以上。
目前中国机构养老尚未得到良好发展。中国的养老机构可以分成5类:
1.公共敬老院:通常在乡村地区,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筹资的、福利救济型的养老机构。
2.私人养老院:多以民办为主,提供较高级别的护理。
3.社会福利院:通常在城镇或郊区,由*府出资,收养城镇丧失劳动能力、无依
4.无靠、无生活来源的孤老、孤儿、弃婴和残疾儿童。
5.老年护理院:专供老年人居住的单元楼。提供多种服务。
6.老年公寓:专供老年人居住的单元楼。老人独自居住,可买可租。
从养老机构数量上看,养老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受*府*策推动,社会资本参与度明显提升。民*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年9月,我国养老机构总数超过14.46万家,相比于年底的4.43万家增长达%。年《走进养老服务业发展新时代》内容显示截至年底,全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14.0万个,比上年增长20.7%。到年末,全国社会力量办养老机构占养老机构总数的比例从14年的28%上升至41.5%。预计到年,社会力量办养老机构占养老机构总数比例将超过50%,*府建设运营养老机构的负担将大大减轻。从养老机构的资金来源看,目前民间投资也已经成为养老机构资金来源的主要部分。
但是,由于没有能力和*府机构在价格方面竞争,民营养老机构在中国的发展受到限制。《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显示,截至年底,营利性民营养老机构中40%企业亏损、仅9%的实现了盈利,而这9%盈利的养老机构中,净利率大于5%的仅占22%,养老机构盈利能力普遍较弱。进一步放开管制、完善市场化机制是未来*策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