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的症状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首席核心观点集2023年2月6日2月
TUhjnbcbe - 2023/12/29 17:47:00

一、本周要点

洪灏(思睿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是死猫跳,还是牛回头?

恒指涨势于22,点停滞不前,与我们于年10月底设定的23,点目标,以及22,点周期线仅一步之遥。尽管市场对中国的情绪普遍回暖,股市一路高歌猛进,但数据显示,追踪恒指的最大ETF——盈富基金(.HK)的资金仍在外流。油价持续有所表现的论据一向是随着经济重启和复苏,中国将消费更多的石油。据此,能源表现的这一分歧令人费解。另一方面,金属的表现更加可圈可点,并且正逐渐与其历史上同能源的密切相关性分道扬镳。总的来说,大宗商品指数在过去三个月间基本持平,尽管股市风险情绪普遍好转,同时伴随中国重启,经济前景不断改善。我们正处于一个关键的市场节点。是死猫跳,还是牛回头?我们认为经济周期性复苏,但复苏的道路将是千回百折的。我们专有的LLEI指标预示着未来数月美国经济将进一步放缓,但也昭示着我们于年10月底预测的市场底部的意义所在。中国的PMI正重回扩张区间,但在岸市场尚未完全云合风应。估值和中国的市值亦表明,去年10月的底部确乎是一个长期转折点。历经约三个月50%的大涨,获利了结的冲动难以忽略。在岸市场尚未对中国PMI重回扩张区间完全云合风应。

郭磊(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年初的以来的五大宏观定价线索

年年初以来的资产基本上围绕着五个宏观线索定价:线索一:居民生活半径快速恢复,接触型服务业引领复苏。从已经完成基数切换的高频数据同比中枢看,年经济开局良好,“走出谷底”的过程初步确认。线索二:相对更为关键的地产、汽车尚未启动,“超额储蓄”释放进一步影响可选消费的逻辑有待继续验证,市场对后续复苏斜率存在疑虑。线索三:自去年10月下旬趋势逆转后,美元下行、人民币上行,年初以来仍在继续,前者助推了有色金属等资源品的复苏交易,后者助推了外资净流入及中国资产重估。线索四:欧美经济呈现一定韧性,软着陆预期上升,对应紧缩超预期的风险亦有上行。从国内市场看,出口占比高的行业有明显定价修复;从全球资产看,2月起在交易宽松和交易紧缩间有所摇摆。线索五:国内市场定价逐步修复,WIND全A指数较年底上行8.1%,较10月底低点上行已达14.1%。全A指数较年底的三年、四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6.4%、4.8%;对照名义GDP三年复合增长率的7.0%,目前空间仍在但较前期收窄,这一框架可作为我们衡量定价是否存在缺口的一个标尺。下阶段:当前至3月“两会”前重要的宏观信息有三:一是1月国内社融,它是年初“真空期”最重要的数据。企业对于需求回升的预期叠加地方*府“起步即冲刺”的表态,融资需求应较强。但供给端有待验证,全年毕竟存在节奏;二是1月美国通胀数据,它会影响海外紧缩节奏及全球流动性预期;三是中美关系和外部发展环境,它会影响市场的风险溢价。

二、经济前瞻

赵建(西京研究院创始院长):信用、债务与国运

一个国家的债务周期体现着国运周期。发展初期或初期阶段,具有看似无限的“人口红利”,可以大幅度创造现金流和GDP,增量为王,以便快速完成原始积累。此时国家的信用形成看的是GDP的增速以及发展潜力。但是过了“人口红利”高峰,或者进入刘易斯拐点之前,这个国家像人和家庭一样,一定要形成资产和更高形态的信用。在这个阶段,如果个人不购置不动产,不能有效的将收入现金流量转化为资产负债表存量,那么就无法最大化的享受经济发展的成果。如果加了杠杆,那就是几倍的享受国家发展的成果。然而我们要看清楚这个阶段信用与债务的不稳定性。如果一个国家的信用主要依靠资产抵押形成,并且资产价格与信用扩张能力形成了一个发散而不是收敛的动态路径,那么最终的结局一定是发生金融危机。这个教训,日本的房地产崩溃与美国的次贷危机已经充分的证明。那么这个阶段如何更好的稳定信用和金融体系,一个重要的战略性举措就是:发展好股票市场,建立强大的权益融资能力。从可持续发展的模型和机制来看,就是中国在人口老龄化加速之前,必须用“资本红利”替代“人口红利”,以便续接上下半场的增长动力,实现长期增长的软着路。房地产创造了信用,债务,以及国运,创造了国民资产负债表和大国财*。但是,由于没有较好的比如房产税这样的现代调节手段,采用的依然是传统的管控方式。中国的中长期债务周期掉头向下,进入了一个大衰退周期。信用和资产负债表也随之进入一个收缩周期。中国经济面临着一个巨大的考验,如果重启周期,必须找到新的信用扩张空间,否则凭空发的债务和货币,只会带来越来越高的通胀。因此,是时候重视中国的信用体系及资本市场建设了,是时候杜绝国家信用滥用发债或货币化的诱惑了,因为那是对国运最大的透支。这也是近期中国股市注册制加快推动的原因。

钟正生(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市场主体预期的新变化

企业部门:年初,制造业、服务业、建筑业企业预期均出现回暖,但走势并不完全一致。一方面,服务业在年末预期转弱更加严重,但年开年恢复也更明显;制造业企业预期自年初便震荡下行,至11月已降至荣枯线以下;同时,建筑业企业预期较为平稳。另一方面,从绝对水平来看,当前服务业、建筑业等非制造业企业信心基本恢复至年初水平,但制造业与之仍有差距。此外,房地产企业预期可能尚未趋势性回暖。居民部门:根据央行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年四季度我国居民部门预期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居民收入、就业预期均降至有统计以来新低。二是,居民对未来房价的预期更加悲观,对消费品物价上涨的担忧升温。三是,居民储蓄意愿更加强烈,消费、投资意愿均降至低位。四是,居民在旅游、购房等方面的支出意愿下滑。因此我们认为,年一季度居民部门的预期绝对值可能仍处偏低水平。提振预期*策建议:一是,设定相对偏高、且可完成的GDP增速目标。二是,将赤字率设定在3%以上。三是,用实际行动改善预期,比如尽快集中推出一批绿灯投资案例等。四是,出台更多消费支持*策,提振居民消费意愿,推动“超额储蓄”向消费转化。五是,针对民众

1
查看完整版本: 首席核心观点集2023年2月6日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