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科学可以治病,但不能包治百病。营养治疗针对的疾病主要和营养素摄入不足、消化系统损伤或者代谢功能异常有关。
医学营养治疗一般用的都是普通的食材,但看到类似“某种食物对治疗某种疾病有奇效”这样的说法,一定要谨慎对待。
1营养是一种治疗手段,但只在一些特定的疾病中有效。
2营养治疗针对的疾病,主要和营养素摄入不足、消化系统损伤或者代谢功能异常有关。
3医学营养治疗一般用的都是普通的食材,但看到类似“某种食物对治疗某种疾病有奇效”这样的说法,一定要谨慎对待。
我们说了营养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我们刚刚说了,营养科学在更广泛的疾病治疗过程中,其实起到的是“支持”作用,在不少凶险的疾病中,营养支持甚至是决定命运的关键。
我们先来看一个你很熟悉的生活场景:感冒。感冒怎样才能好得快一些?不知道为什么,好像很多人都有一个共同的解决方案:喝鸡汤。
确实,鸡汤里大量的水分,还有部分氨基酸可以帮助调节体温、促进新陈代谢,改善食欲。而且,我们上一讲也提到,鸡肉里的蛋白质,还可以提供合成免疫细胞所需要的原材料。
但是,在面对由鼻病*引起的感冒时,鸡汤可以抗病*吗?不能。我们没发现鸡汤里有什么成分可以抗病*。所以喝鸡汤,这不算营养治疗。
但生活里你总能听到类似“喝鸡汤”这样的“食疗”办法,这误导了很多人,误导方向还完全相反。一部分人认为,这些方法很有效,吃某些食物就能达到治疗的效果。还有一部分人认为,营养科学在治疗疾病这方面,完全不靠谱,一点都不要信。
在这里,我想为这两种看法都纠个偏,就回答一个问题:营养科学能不能主动进攻,起到直接的“治疗”作用呢?
先给你一个明确的答案:能,营养可以是一种治疗手段。但要提醒你,这个治疗手段只在一些特定的疾病中有效。
通过本文,你会对营养在疾病中的作用有个清楚的认识:既不会轻视它,知道有些疾病营养科学可以帮大忙;也不会对它过度期待,在任何渠道得到了疾病营养类的信息,你都可以理性地甄别。
想分辨清营养在疾病里的作用,我们得先搞清楚为什么会有那两种完全不同的误区,才好对症下药。
两种完全不同的误区,来源是哪儿呢?主要来源于我们平时对治疗干预方式的认识。面对疾病的时候,我们一般认为的干预方式就是治病吃药,或者打针。
这其实只是干预方式的一个层面。治疗的干预方式可以分成两个层面。第一个是针对致病因素的,比如感染了葡萄球菌,要打青霉素,起到的是直接“治疗”的作用。我们平常感受到的干预方式就是这种。
但还有一个层面,就是改善身体条件,比如感冒喝鸡汤,起到的是“支持”作用,不是治疗作用。
在临床医学中,这两个层面,都是治病的过程,都是为了促进健康,很多时候并不需要做区分。
但在讲疾病营养学的时候,我们就必须要区分开了。因为对于有些病,我们还没找到针对致病因素的治疗方案,比如针对感冒鼻病*,没有特效药,那身体支持就变成了疾病干预的主力。而这部分,恰恰是营养科学可以大展身手的地方。
我们前面说了,营养科学作为治疗手段,只能针对一些特定的疾病。那是哪些疾病呢?
营养科学可以直接“治疗”的疾病有不同的特点,而不同的特点,决定了营养科学会怎么达到治疗目的。
比如有一类疾病的特点是,疾病和营养素缺乏相关。那营养治疗策略很明显,就是补足缺乏的部分。
举个例子,缺铁性贫血。这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贫血。在患者没有其他失血性疾病的情况下,补充铁来进行营养干预,就是治疗缺铁性贫血的主要方法。
不只是铁,单个营养素和疾病的关系,越来越清晰,比如维生素C和坏血病、碘和甲状腺肿大、维生素A和夜盲症,我们都发现了明确的对应关系。这些营养科学的发现,让人类可以用简单的饮食方法去防治疾病。
到现在,化学合成技术越来越强大,单纯的饮食治疗,已经被更高效的膳食补充剂替代治疗取代了。医院看缺铁性贫血,医生除了告诉你“多吃富含铁的红肉”这样的饮食治疗建议之外,多半还会给你开口服铁剂带回家。这就是膳食补充剂替代治疗。
除了营养素缺乏,营养科学可以直接治疗的疾病,还可能有的特点是:和消化道受损有关。那营养治疗的策略,就是修复消化道。
比如说,胃溃疡就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胃肠道损伤。胃为什么会溃疡呢?正常进食的情况下,胃会分泌胃酸来消化食物,胃酸可以分解食物里的蛋白质。问题来了:胃它自己也是蛋白做的,胃酸怎么没把胃给消化了呢?
答案是,因为有胃黏膜的保护。胃黏膜附着在胃壁内层,能抵御胃酸的侵蚀和食物的物理伤害。一旦它损伤了,胃酸就会侵蚀胃壁,产生溃疡。
我们治疗胃溃疡的思路有两个方向。一个是让胃酸分泌得少一些,很多治疗胃溃疡的药物,就是抑制胃酸分泌的。另外一个方式是修复胃黏膜,而营养科学就是主攻这个方向来治疗胃溃疡的。
怎么治疗呢?就是给身体提供修复黏膜的重要原材料。比如蛋白质和维生素A、B、C、E,这些营养素都是合成黏膜的重要材料。
除了刚才这两大类之外,营养科学可以直接治疗的疾病,还有一大类,我得着重说说,就是和代谢功能异常有关的疾病,比如说2型糖尿病、脂肪肝、高血脂和痛风。
有人的第一反应可能是,这不可能,这些病都是医学上很难治的疾病,营养科学光靠食物怎么可能治疗呢。
咱们就拿2型糖尿病来举个例子。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里,你猜糖尿病患者确诊之后,放在第一位的治疗方案是什么?不是降糖药,也不是胰岛素,而是改变饮食习惯。
你可能不知道,医院,糖尿病门诊的问诊模式已经发生了变化。患者和医生聊完之后,还要再和营养师沟通,才算完成了看病流程。
为什么营养科学能帮助2型糖尿病患者呢?我们一般说,患者得糖尿病,是因为体内的胰岛功能被破坏了,导致了糖代谢异常。但其实在发病的初始阶段,有些病人的胰岛功能还没被破坏,血糖高的主要原因是饮食失调。这个时候,及时调整饮食模式还有可能逆转病情。
营养师做的这件事儿,用专业术语叫“医学营养治疗”。医学营养治疗现在在疾病治疗上的地位,和药物、手术这些治疗手段是平行的,已经被写进各个国家的糖尿病诊疗指南里,有很坚实研究证据。
那医学营养治疗这么强大,究竟是怎么做的?
还拿2型糖尿病的问诊来举例子。
营养师会先看看患者的日常饮食和营养状况,这个步骤是评估。
再给患者制定饮食计划,决定平时病人每顿饭吃什么、吃多少、怎么吃,需不需要使用营养补充剂,等等。这个步骤是干预。
患者复诊的时候,营养师还会再根据他的身体情况来调整饮食计划。这个步骤是监测。
评估、干预和监测,就是医学营养治疗大致会分的三个步骤。而且,医学营养治疗的饮食计划里,一般没什么特殊的食材,大部分都是日常食物。
刚刚和你介绍的三类疾病,包括营养素缺乏,胃肠道损坏和代谢功能异常,都是营养科学可以直接治疗的疾病。但并不是说营养科学只能治疗这三类疾病。这三类,只是我们现在能找到确切循证证据的疾病,我相信在未来,营养科学可以治疗的疾病还会有更多。
说到这里,我还要反过来提醒。虽然说医学营养治疗可以治病,而且依靠的都是日常的食物。但类似“某种食物对治疗某种疾病有奇效”这样的说法,你一定要谨慎对待。它们绝大部分,都不靠谱。
很多人都知道,有些经典的药物成分确实来自天然植物。比如,柳树皮里有阿司匹林的有效成分,山羊豆里有能治疗2型糖尿病的二甲双胍成分。
但要注意,食物里即使有这些药物成分,大部分情况下纯度和剂量都达不到治疗的要求。药理学中有个概念叫“有效血药浓度”,意思是治疗成分进入血液之后,能达到治疗效果的浓度。
举个例子。抗肿瘤的明星化疗药物,紫杉醇,它是从太平洋红豆杉的树皮中提取的。制作一公斤的紫杉醇,需要棵50年生的红豆杉树。而一个肿瘤病人一次化疗所需的剂量,要消耗3棵大树的树皮。你听听这个剂量,想靠吃树皮来达到化疗效果,不太可能达到有效血药浓度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