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作者张莹育儿堂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在以德治班、人文化管理的理念指引下,应切实做好班级制度建设。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作为一个由几十名思维活跃、活泼爱动、好奇心强、正处于快速成长的中小学生组成的班集体来说,更应该有科学规范、完善合理的班级管理制度,来告诉他们在课堂、在寝室、在餐厅、在家庭、在与人交往中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不应做什么等。建立科学、有效、合理的班级管理制度,对于学校、学生、教学、教育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认真看书的学生们在班级管理中,我们把那些以规章制度、公约、纪律等为内容的,班级全体成员应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统称为班级管理制度,如“日常行为管理制度”“学习管理制度”、“公共财产管理制度”、“课堂纪律制度”、“清洁卫生制度”、“课间制度”等。班级管理制度对学生具有引导、警示、纠偏、约束等多项教育功能,科学规范的班级管理制度,正确的舆论导向是一个班级能成为一个优秀集体的基本保障,也是每一名学生能在集体中健康成长的保证。班级管理制度对于班级建设很重要,也是十分必要的。
同学们组织班级活动学生的个性成长是在班级的各种制度规范影响下逐渐成熟和完善的。因此,班级制度建设的最终目标应是使制度成为学生共同认可、接受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新课程改革要求班级管理制度要弱化约束、分化和甄别功能,强化育人功能,以优良的班级管理制度推进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良性发展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班主任在建立完善班级管理制度时应做到以下几点:科学合理。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最基层组织单位。因此,班级管理制度建设应围绕“校纪校规”开展,要把“校纪校规”具体地体现到班管理制度之中。同时,还要结合班级实际,使班级管理制度,突出针对性,符合班级现状,彰显班级特色;增强科学性,内容要科学合理,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体现发展性,着眼于学生的健康成长、长远发展;扩大开放性,将社会和家庭作为教育的积极因素,对其功能进行合理的开发和科学的应用。
团结合作的学生们生成人性化。瑞士著名儿童心理学家让·皮亚杰认为:“外部制约强加给学生的纪律只会停留在学生精神之外,基于相互尊重和合作的纪律才能植根于学生心灵”。班主任强令颁布的制度只能停留在学生行为的表面,不利于学生的自我控制。因此,班级制度的生成必须体现人性特点,关照“学生”的价值和尊严,体现对每一名学生的尊重,充分考虑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制度的建立应是在老师引导、学生参与下自然生成的。这样的制度,学生才会主动接纳,自觉自愿遵守。
关爱学生的老师明确规范。很多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对班级制度往往是随口一说,甚至是凭经验而定,也不成文,很不规范,这样就会使制度的执行大打折扣。班级管理制度要规范成文、明确具体、宽严恰当、便于记忆、利于执行。如上课学生可以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但最好规定可以小声讨论。再如有事必须请假,但最好规定要注明有正当理由,并写好请假条找班主任批准。只有条款明确规范的班级管理制度才有可操作性,才便于学生执行。
认真上课的学生们刚柔并济。“刚”就是制度的执行要严格、公平、公正,一视同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护班级管理制度的权威性,才更加有利于制度的贯彻执行。“柔”就是要体现管理人性化,对违反班规的惩罚要着眼于激励。如当学生因不可抗拒的原因而迟到时,可让其轻声慢步入座,绝不可不问青红皂白,就进行批评和惩罚。对犯了错误的学生,可采取当众演讲、表演节目、做一件好人好事等方式进行惩罚,决不可进行有碍学生尊严、侮辱学生人格的体罚或变相体罚。
开心的学生宣传到位。班级管理制度代表了大多数学生的利益,但往往会有少数学生不理解、不认可,这就需要班主任做好制度的宣传,通过召开主题班会、开展知识竞赛、角色换位小品表演等方式,让学生在体验的基础上认可班级管理制度。如在班级管理中规定“不得将手机MP3带入教室”,就会有同学不接受。对此,班主任可召开一次专题班会,让学生就“将手机、MP3带入教室”的好处与坏处进行讨论,在讨论中达成共识;或可在学生中组织一次辩论赛,通过正方、反方的辩论,让学生辨明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