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的症状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平等从哪里来,又将走向何处
TUhjnbcbe - 2025/5/8 21:04:00
北京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治得好 https://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

人类社会是一个有机组织

人类社会是一个有机组织,他有四部分构成。分别是:劳动、劳动参与人、劳动对象、劳动产品。他们构成人类社会的有机循环。

劳动包括物质产品劳动、精神产品劳动和为物质、精神劳动做准备的劳动三部分构成。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劳动(消费是一种特殊的劳动他产生的劳动量为零)。劳动参与人的范围很广,包括所有的单个社会人类(区别于“狼孩”等非社会性人类)以及社会人类组织(工厂、农场、家庭、政府、学校等)。劳动参与人是社会的基本主干单元。劳动对象通过一定方式被分配到劳动参与人手中,劳动参与人对劳动对象施加劳动。劳动对象在被施加劳动后,自身附加劳动量形成劳动产品。劳动产品可以被二次多次施加劳动(劳动产品也可以是劳动对象)。劳动产品最终被以各种方式消费。

人类社会是一个有机组织

如是得出人类社会的有机循环结构。劳动对象通过某种方式分配给劳动参与人,劳动参与人对劳动对象施加劳动,产生劳动量。劳动对象附加劳动量后形成劳动产品。人类在消费劳动产品时实质上是消费的人类劳动量。人类消费劳动产品是释放劳动产品的劳动量。于是劳动产品重新成为劳动对象。这是一个基本的循环机制,在这个循环中还衍生出劳动量的衡量、交换、分配等一系列问题。分析出这个循环,我认为不平等产生于两个环节。一是劳动对象的分配。二是劳动产品的分配。其中最主要的是劳动对象的分配。

不平等的根源就是资源分配的不公

因为劳动对象的分配决定了劳动产品的分配。在此,劳动对象用一个词形容就是资源。不平等的根源就是资源分配的不公。要强调,平均分配是最平等的,但也是最无效率,最不合理的分配方式。资源分配的不均是由于劳动参与人的地位不等:一部分劳动参与人在给另一部分劳动参与人分配资源。资源不应该由劳动参与人来分配。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有一个“起点竞争平等的机制”。

不平等的根源就是资源分配的不公

国家是一种畸形的劳动参与人,他的劳动产生量为零。但事实上,他又作为劳动参与人,控制资源分配。

家庭是一种原始手工业和低级别农业的基础单位。由于家庭这种基础生产单位的存在,它的组成者手工业者和农民的利益无法得到保障和申诉。我认为,家庭的发展方向是削弱生产单位的功能,它的功能应以维系感情为主要。

不存在什么私有、公有,全部是劳动参与人所有。个体欲望的差异是建立在私有制的基础上的,在我的构建中,是没有私有制概念的。所以,我不认为个体欲望的差异是不平的根源。不平等是既已存在的事实。我们要做的是思考怎么解决这一既成事实。首先我需要指出,资源分配不均是不平等的表现。只能说不平等发生在资源分配这个环节。

家天下后人们对平等的追求

要谈平等就要说说人类史。马克思说过:“理论只要彻底,就能够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

生产力水平决定人类社会组织形式。只是在不同的生产力水平下人类社会形态呈现不同的特征,人们将其总结并命名加以区别。人类社会并不只有五形态,也并不一定非要按其顺序演进。所谓人类社会五形态说只是斯大林对马克思主义的歪曲解读。不仅就是这方面,很多方面都存在误读,首先传入中国的便是这种误读的马克思主义,由于苏联的影响这种歪曲的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影响深远,直到改革开放后才有所改观。

卡尔·马克思’

人类也是一种动物。具有所有动物的一般性特征。人类和其他一些动物一样,也是群居。以集群的形式生活着地球上。人是灵长类的一种,我们可以想象,人类产生之初,和现在的猴子、猩猩一样,在头领的带领下集群生活。人类开始区别于其他动物是从使用火和制造劳动工具开始的。在母系氏族社会之前人类和其他动物群体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人类的物质来源从母系社会的采集过渡到父系社会的狩猎和耕种。父系社会末期,一夫一妻制、个体家庭开始独立生产和生活时,家庭成为社会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氏族制度走到了历史的尽头。大家都在谈论尧舜时代“家天下和公天下”。这里不管是“公”还是“家”,可以下定论的是:“天下”已经形成。这里的天下就是国家!国家,产生之初,它只是一个工具,当然现在也是。人人都可以创建这一套工具,用来对付其敌对者和内部管理。可以这样猜想:国家由氏族部落演化而来,其产生之初是为了在强制性上维系部落,尧舜还是通常意义上的部落首领。但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国家的本质维护了团体的一致,但是国家却破坏了氏族的存在意义。于是本该是为了维系氏族部落的国家将氏族部落取而代之,成了新的人类组织形态。尧舜时期就已产生国家,不过这时的国家还是氏族部落的附庸工具,所以才会有禅让,这里的禅让你们可以理解为部落首领的“换届”,我觉得没有什么好称道的。到了大禹时代,国家完全取代氏族部落,成为一种新的人类组织形式。

原始社会

国家没有产生前没有平等这个概念,这时处在原始的公有时代。平等的概念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尧舜时代是氏族末期、国家产生初期。国家产生,公有制范围不断缩小。一夫一妻制个体家庭开始独立生产和生活时,家庭成为社会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公有制缩小到家庭的范围,氏族制度走到了历史的尽头,国家将其取而代之。人类组织内部开始出现分化,并一直持续至今。由氏族社会现有物质条件下一定程度的按需要分配到家庭内部的自给自足式分配。原始共有范围缩小到极致。这时由于人口、劳动投入等因素,各个家庭的收入必然会有不同。劳动者内部的分化由此产生。

追求平等则是人类社会性对自然性的改造

另一方面,大禹分九州,天子居中国。中央部落演化为“中央政府式的国家”。其他从属部落演化为诸侯国家,诸侯向天子纳贡。国家没有产生前,部落强制参与分配,一切都是部财产。国家产生后,国家继承这一特征,但是不是支配所有财务,而是以税收的形式征收税费。部落首领演化为国家管理者。

大禹治水

由此可见,群体间的不平等在氏族部落时期就已经产生。部落间通过战争,争夺领地和资源。被打败的一方被迫屈服甚至从属。由此群体间的不平等产生。个体间的不平等在氏族瓦解之后产生。一方面国家管理者直接从氏族部落继承公共的权力,将其转化为私产。另一方面一部分经营不善的家庭破产,被迫出卖土地甚至妻、子。个体间产生不平等。在这种情况下,处于分化下层的一部分有识之士提出“平等”的概念,以求改变自己的处境。可见,平等是分化下的一种诉求。

平等又分为很多类型,人身的、分配的、财产的等等。在所谓的奴隶社会以及封建社会,没有绝对的平均,更没有平等的竞争环境,但是纵观历史,可以看到的是,这个环境正在缓慢地趋于公正。我们必须肯定这个潮流。对于现代社会,也没有绝对的平均,只有比以前更加趋于公正的平等竞争的环境。但这个环境还不够完善。有人说,不平等源于个体欲望的差异。我觉得不平等产生之初是由于生存压力所迫强的:部分人群为了生存压迫弱的一部分人群。在物质生产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个体欲望的差异才表现出来。由此可见,不平等是自然环境形成的,迫于生存的压力。而不平等的分化则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在生产力发展后,生存的压力还在发生着作用,同时个体欲望的差异的作用也表现出来。平等是一种向往。不平等是自然环境所产生的。那么追求平等则是人类社会性对自然性的改造。

从哪里走向平等

如何实现平等呢?有人提出共产主义。我觉得在现阶段是不现实的,它对生产力要求太高。而我们要解决的是手头上的问题。现阶段,没有绝对的平均,也不会有极高的物资实现所有人的按需分配。平等在不同生产力阶段有不同的表现,绝对的平均是永远无法做到的,也是完全没有必要去实现的。现阶段的平等表现为公平问题。所以,要实现现阶段的平等。要做的就是完善制度,实现社会环境的平等。当然,在这个平等的环境中也绝对会出现个体的差异。我不知道怎么实现平等,或者确切地说是公平。但我们可以说一说一些畅想。所谓实现社会环境的平等,是指社会渠道的平等。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人人都能接受基本水平的教育,人人有工作,人人能小康。什么是社会环境的平等,什么是社会渠道的平等。理论不好说明一切,下面举几个设想,加以说明阐释。譬如教育。教育的不平等: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地域差异,不需多说。我国东西差异十分巨大。另一个是同一个地区的差异。它表现为超级学校现象。地区为了凸显办学水平、提高政绩,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个别学校中,例如各地的实验学校、某某一中等。一少部分人通过一定手段(不管是考试还是其他手段)享有大多数教育资源,这就是教育环境的不公平。由于各种差异,包括师资、地方重视程度等等。教育的环境公平要做的:一是尽量填补东西差异,这个国家做了很多努力;二是同一地区的教育资源合理分配,这一点做得还不够。虽不能笼统的说问题出在制度上,但是制度确实出了大问题。

超级中学的虹吸效应

实现公平,或者是说实现现阶段的平等,制度是关键。改革开放三十余年,经济成果巨大。现在的民怨就在分配上。片面追求经济,不重视政治建设。经济发展了,要有更加灵活的政治与其相适应,这是规律。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反作用于经济。制度是关键,国家在经济分配上表现为按劳分配。按劳分配很好,我很赞同。但是“劳”是什么,怎么按“劳”?再一个就是社会组织上,组织的公平是分配公平的保障,这一点还做的不够。有人说西方的民主能解决。我们不能够盲目崇拜“民主”,就像我们当年不能盲目崇拜苏联一样。民主不是你能要就能要的,民主不是个具体的东西,民主也不是个抽象的东西,它只是个过程。民主是人类发展所要经历的一个阶段或者说人类发展的一个阶段是民主。

民主的核心是制度

民主是完善制度的集合,本质上是一种制度问题。民主只存在既得利益集团内部民主。要想实现全面的民主,就必须使全民成为既得利益集团,这在政治上表现为人民民主专政。但说到底还是个分配问题。能有一个有效机制,使全民能够公平的参与分配,当然这里也会有贫富差距,但不会有两极分化。此时的贫富差距已经没有了实质的意义。贫和富是自身劳动的结果,没有其他因素干扰。

这些问题解决起来很困难。我们能做的就是对生活有所思考。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有一个务实的态度,做好自己手头上的工作。

1
查看完整版本: 平等从哪里来,又将走向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