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出现了感人的一幕
15位患者和家属一起联名,
为该院血液内科全体医护团队
送上了一块“德医双馨”的牌匾~
送完牌匾后,
他们向医护人员深鞠一躬表示感谢。
医护人员也连忙回鞠,
场面温馨而感动
现场暖哭~
“没想到他们这么有心,
我们都很高兴。”
医院血液内科主任王顺清说,
“治病救人本来就是医生的天职。
患者的康复和肯定,
是对我们团队极大的鼓舞。”
能遇到这样的医生很幸运再次见到给女儿带来“第二次生命”的医生,小盈(化名)的妈妈难掩激动的神情。
12年前,6岁的小盈被诊断患有再生障碍性贫血,由于当时手术移植只有不到20%的成功率,小盈的家人选择了在湖南老家进行保守治疗。小盈妈妈说,女儿患病以来,每个月都要输血治疗,药物的花费已经超过百万元。近两年,因为病情加重,小盈不得不休学离开校园。
在小盈一家快要放弃的时候,经过病友介绍,医院“最后一搏”。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下,小盈的身体恢复情况良好,今年9月就可以重返校园读书了。
患者感谢医生
“这些年来,治疗过程非常不容易,很少有人能够感同身受。”小盈妈妈说,“医院血液内科的医生们对每个患者的情况都了如指掌,尽心地医治每个病人,为人处世非常低调没有一点架子,我们发自内心地感谢他们。”对于来自安徽的王女士来说,医院血液内科的医护就是她的救命恩人。
王女士病情来得很突然。前一天她还在家里做家务,第二天就突然出现了眼前发黑、头晕难受的症状。
“检查后发现血小板只剩两个,血抽出来就像水一样,靠输血治疗了两个月,情况危急时差点就不行了。”提到过去的这段治疗经历,王女士仍感到惊心动魄。
幸运的是,来到医院后,血液移植团队为王女士进行了全相合的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术后并未出现常见的感染等并发症。目前,王女士的移植手术已过去8个多月,她现在的精神状况好了很多,做简单的家务活和工作已经没有问题了。
医护人员的付出,患者和家属都看在眼里。一位来自梅州的患者家属表示,经常可以看到血液内科的医生们忙到饭菜都凉了才匆匆吃上一口,工作十分尽心尽力,“他们挽救了我们家人的生命,能遇到这样的医生很幸运。”
医患合影
再生障碍性贫血有2个发病高峰王顺清介绍,目前再生障碍性贫血致病原因尚不明确,尤其是后天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约有80%不清楚原因,难以预防。
发病年龄跨度较大,从低龄到高龄均有分布,20岁和60岁是两个主要的发病高峰。
如何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
王顺清介绍,当前的治疗方法主要可分为两种:
一类是通过药物进行免疫抑制治疗,约有60%的患者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脱离输血,30%左右的患者可以真正痊愈。另一种,则是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通过药物把受者的血液“腾出位置”,把供者的血细胞“种进去”,重新建立一个健康的造血系统。
移植后的一段时间,患者可能会出现免疫力低、病*感染、排异反应等问题。经过后续的规范治疗和观察后,大部分患者均能得到彻底治愈,恢复正常人的生活。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周期较长,需早发现早治疗。”王顺清说,作为华南地区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重点诊疗中心,医院开设了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专科专病门诊,目前已为来自广东、湖南、安徽和陕西等15个省市的患者提供帮助。
接下来,血液内科团队将与生殖中心进行合作研究,保护患者生育的能力,帮助患者获得良好的生活质量。
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