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检验人,送检样本的状态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质量,这些问题往往在临床得不到相应的重视,以致频频出现一些检验结果与临床不符的情况,如何处理这些问题成为检验人一个有必要了解的问题。
案例经过ICU某病号采集血样一套,检测结果如下:
血凝四项
血常规
干式生化
案例分析根据上述检验结果初步分析,该患者三系细胞减低,骨髓造血异常或者脾功能亢进,伴随有大量凝血因子消耗,有肝脏功能损伤并有DIC的可能,生化结果电解质平衡紊乱且钙离子浓度严重降低,该患者处于病危边缘或者已经…随即电联相关科室,了解相关情况。该病人因骨折住院,现在ICU做后续治疗,病人生命体征良好,次日便可转移至普通病房。但是为什么检验结果与临床表现出现严重偏差?难道真的是我们的结果出现问题了?
随后找出样本观察样外观,如图
样本外观呈现稀释状,血细胞比容严重下降,随后进一步了解样本采集情况,再三询问下,护士同事终于说出由于病人血管较为难找,便从滞留针处采集样本,并且该患者在样本采集时仍在输液。恍然大悟,如此一来上述情况迎刃而解,就是由于样本被稀释而导致的检测结果异常!随即停止该患者本次抽取血样的其余检测项目,并在已做结果上备注“样本输液同侧抽取血样”,以备不测!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样本的采集前状态对我们检验人的重要性,而这些对于处于实验室的我们又往往接触不到,而且相当的被动,只有等到检测结果出来以后才能得出相应的结论。这时有人会说,对于外观异常的样本,我们可以拒绝检测。但是事实真的可以这样么?如果这真的是一个低蛋白血症的患者,样本外观跟上图中所示十分相似,我们能不去处理?其中的无奈又有谁能明白?
总结与心得针对这种我们不能左右的样本采集问题,作为检验人的我们应该何去何从?难道真的要坐以待毙?其实不然,诸如此类问题,多于临床沟通也就成了解决问题的良好方式,犯错误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承认!多沟通,时刻了解被检样本主人的生理状态,同时也要积极学习临床的相关知识,做到检验与临床密切联系,这样才能更准确的发放一份合格的检验报告,做一名合格的检验人而不是检验匠!
最后引用前辈的一句话“检验离开临床没有出路,临床离开检验只剩归途”!
—END—说明:本文为原创投稿,不代表国际检验医学传媒、检验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