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是体内铁的储存不能满足正常红细胞生成需要而发生的贫血。
缺铁的主要原因
1.先天储铁不足:早产、双胎或多胎、胎儿失血和母亲缺铁等均可使胎儿储铁减少。
2.铁摄入量不足:婴幼儿在4~6个月后,体内储存的铁已经消耗渐尽,如不及时添加含铁辅食,可导致缺铁性贫血。
3.人体内铁的需求量增加:婴幼儿生长速度很快,随着体重增加,血容量也增加较快,未成熟儿体重及血红蛋白增加更快,如不添加含铁丰富的食物,则易致缺铁。
4.铁吸收性障碍:食物搭配不合理,影响铁的吸收;慢性腹泻不仅铁吸收不良,而且排泄增多。
5.铁排泄增多:长期慢性失血可致贫血,如肠息肉、美克尔憩室、膈疝、钩虫病等。
缺铁性贫血的表现
主要表现为皮肤、上唇、口腔黏膜及指甲苍白;病程长的患儿常有易疲倦、毛发干枯、营养低下、体格发育迟缓,常常合并感染等。肝脾和淋巴结轻度肿大;食欲减退、恶心、腹胀或便秘。烦躁不安、注意力不集中、智力减退;明显贫血时心率增快、心脏扩大,甚至发生心力衰竭。
缺铁性贫血饮食治疗
坚持母乳喂养,母乳含铁量与牛乳相同,但其吸收率高,可达50%,而牛乳只10%。
及时添加含铁丰富的辅食(如蛋*、鱼泥、肝泥、肉末、动物血等)及绿色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以促进铁的吸收。
应有足够动物性食品。动物性食物中的铁是血红素铁,易被人体吸收。
减少抑制铁吸收的因素,鞣酸、草酸、植酸、磷酸等均有抑制非血红素铁(植物中的铁)吸收的作用。贫血严重者到儿童营养门诊就诊,遵医嘱补充铁剂。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