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系统由血液和造血器官组成。血液由血浆及悬浮在其中的血细胞组成。血液中含有三种有形的细胞成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造血器官包括骨髓、胸腺、脾和淋巴结,出生后血细胞几乎都在骨髓内形成。红细胞是体内运输氧气的工具,细胞需要的氧主要靠它运输。贫血时运送氧气的工具缺乏,组织细胞很容易缺氧,常常无法产生足够的能量。
我们都知道血液是极有营养的东西,营养来源于血液中的蛋白质和这些血细胞,它们都是营养素做的。所以,当原料缺乏时,一个很常见的病——贫血就出现了。
贫血是指血液中血红蛋白、红细胞数量等指标低于同年龄和同性别正常人的最低值。贫血对健康最根本危害之一就是携氧能力低下,影响体内能量的产生,影响全身各个系统功能发挥,导致一系列常见症状或体征。
贫血是我国居民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也是一种全球性的疾病。贫血的对象也较为广泛,包括儿童,青少年,成年女性,尤其是孕妇和乳母、老人。
一、贫血的常见病因及发病机制有:
(1)骨髓造血原料不足
因为骨髓造血需要大量的原料,所以原料供给往往是个很大的问题。如不及时供给,经常会出现原料短缺,甚至导致贫血。造血原料不足时贫血的最常见原因。
红细胞生成除需要糖、脂、蛋白质之外,还需要铁、铜、钴、维生素B12、维生素C、维生素B6、维生素B1、维生素E、叶酸、烟酸、核*素和泛酸。缺乏这些造血物质均有可能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出现贫血。
(2)骨髓造血功能障碍
其实骨髓造血跟农民种庄稼的道理差不多。你想想,把一粒精挑细选的种子种到阳光、温度、湿度和营养都适宜的土壤中,它有什么理由不生长呢?相同的道理,骨髓要想正常工作,需要有良好的造血环境。造血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就容易得再生障碍性贫血之类的疾病。
(3)溶血性贫血
一些药物、化学*物、感染、酶缺乏、免疫紊乱、脾功能亢进等原因克引起红细胞破裂,出现溶血性贫血。
(4)失血性贫血
各种原因导致失血过多,也可以造成贫血。
二、贫血的诊断和治疗
贫血常见的表现有软弱无力、疲乏困倦;皮肤、黏膜、指甲、口唇等颜色苍白;气短、心悸、心理忧郁;头晕、头痛、耳鸣、眼花、注意力不集中、嗜睡;食欲减退、腹部胀气、恶心、便秘;儿童表现生长发育迟缓,注意力不集中;少数严重患者可出现吞咽困难、口角炎和舌炎。
除贫血外貌外,有皮肤干燥皱缩,毛发干枯易脱落。指甲薄平,不光滑,易碎裂,甚至呈匙状甲。血液常规检查,骨髓检查有助于确诊。血常规一般男性血红蛋白<克/升,女性血红蛋白<克/升,有明显低色素表现。
不同原因引起的贫血,需要用不同的治疗方法。缺乏造血原料所致的贫血,治疗最简单,而且效果最好,比如缺铁性贫血补铁就可以了。慢性失血患者要及时治愈出血。
三、贫血的营养调理
补充血液最好的食物是各种动物肝脏,其次是肾脏、蛋*、红枣、鱼、瘦肉;酵母及小麦胚芽补血的效果也非常好。
贫血最常见原因是缺铁。铁是红细胞合成血红蛋白的原料,也是机体许多金属酶的辅基。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时充分补充铁片,尽快治愈缺铁性贫血。增加维生素C的摄入,可以促进铁的吸收。补充叶酸过多会使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疲劳、甚至瘫痪。因此,叶酸必须与维生素B12一起补充。维生素B12需有胃分泌的酶才能被吸收;补充B族维生素和蛋白质,就能制造出酶,从而促进维生素B12的吸收;维生素B6和维生素C也能促进维生素B12的吸收。缺乏叶酸的人会产生巨幼贫血,补充1毫克叶酸,几小时内骨髓便开始制造新的红细胞,贫血很快就消失了。
维生素E不足时,不仅铁的吸收和血红蛋白的形成会受影响,而且细胞膜上的必须脂肪酸也易被氧化,使全身的细胞包括红细胞都容易破裂,出现贫血。如果每天摄取毫克的维生素E,5天后病情就会好转,而且贫血很快也能康复。早产的婴儿往往特别缺少维生素E,生下来后接触空气中的大量氧气时,红细胞很快破裂,发生*疸病,并且导致贫血。如果母亲营养充足,吃母乳的婴儿较喝牛奶者可多摄取20倍的维生素E,贫血和*疸病便可预防。
缺乏维生素B6和镁,体内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数量都会减少,从而发生贫血。补充维生素B6或镁,血红蛋白变明显增加,贫血改善。许多药物影响营养的吸收,易致贫血;所以,如果必须吃药,则预防贫血的营养素也需要同时补充。
营养素进入身体,通过护肝直接参与解*,参与骨髓造血环境的改善,为造血提供原料和延缓红细胞衰老,全方位打造造血环境,可以治愈再生障碍性贫血。
这些工作只有营养素才可做到。身体在得到充足的营养素后,发挥自身的修复能力和自愈能力,发挥骨髓的造血功能,结合必要的药物治疗,就能够把各种血液病治疗好。所以营养素防治各种血液病包括白血病等,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健康产业虽好,但要找到落地的项目不易。请有意健康创业者,点击“阅读原文”了解详情。
-END-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