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的症状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能有30厘米长为何现在的人不打蛔虫明明几
TUhjnbcbe - 2022/8/18 17:53:00

图片中这种花花绿绿的宝塔糖大家都见过吗?它应该是不少人的童年回忆,如今却鲜少能见到了。宝塔糖的出现正是为了治疗人们的蛔虫病,具备麻痹蛔虫的作用,是一种驱虫药。之所以做成花花绿绿的糖,是因为想要更方便儿童食用,毕竟小孩子抗拒“吃药”却不抗拒“吃糖”。

宝塔糖,“时代的眼泪”

从几代中国人对宝塔糖的深刻记忆来看,那时候我国的蛔虫病感染率还是很高的,在几十年前几乎人人肚子里都有不说,蛔虫的长度甚至能达到30厘米,十分恐怖。而现在,宝塔糖已经成为了“过去式”。

那么,为什么现在的人不打蛔虫了呢?蛔虫病在我国已经彻底消失了吗?

人体内的蛔虫

蛔虫对人体的影响

曾经食用过打虫药的人,对于蛔虫的印象应该比较深刻,这种寄居在人类肠道当中的寄生线虫,一般是粉色或者*色的,形态有些像蚯蚓,又细又长。这家伙的成虫常常生活在人的小肠当中,在这里进行交配繁殖。

常见的寄生虫虫卵

没错,蛔虫还分为雌性和雄性,雄性的尾部略带弯曲。蛔虫之所以在几十年前那么的“嚣张”,与它的交配繁衍分不开关系。原来当交配完成之后,雌虫就会产卵,这些卵会随着人类的粪便进入土壤,再进行发育,成为“感染期卵”,藏在作物或者水源当中,再度进入人体发育为成虫。

蛔虫的生活史

从这一点来看,蛔虫算是把“循环”玩明白了,也正是因为这样,蛔虫病在上世纪时成为了一种感染率极高的寄生虫病。

蛔虫对人体的影响很大,尤其是对于儿童。当体内蛔虫过多时,儿童就会出现腹痛、腹胀、食欲消退以及生长发育障碍等症状,往往在这时就需要服用打虫药,将体内的蛔虫排出。

蛔虫可以说是童年的“老熟人”了

此外,医生表示,感染蛔虫之后还可能会出现呼吸道并发症,比如说胸闷、干咳和哮喘等等,当消化系统的症状和呼吸道并发症共同出现时,就要提高警惕了。

几十年前,不论是大人还是儿童,肚子里几乎都有蛔虫的存在,因此此类寄生虫也成为了大家比较熟悉的一种。可是近几年似乎鲜少听到蛔虫和服用打虫药的事情了,为什么现在的人不打蛔虫了呢?

蛔虫成虫呈圆柱形,体表有横纹

蛔虫感染率呈现下降态势

蛔虫在几十年前不仅感染率极高,动辄还能长到30厘米,所以成为了人们的心头大患。但是如今,它的存在感似乎没有这么强了。虽然从数据来看,目前我国部分地区和人群依旧存在蛔虫感染的情况,可相比那个几乎人人肚子里都有的时期,还是好太多了。

其实,当我们回顾蛔虫感染率的调查史就会发现,早在年时,全国人群的蛔虫感染率就已经下降了非常多了。这大概也是为什么,咱们现在鲜少能听到“蛔虫感染”这件事情的主要原因。

人体内的蛔虫概念图

数据显示年调查全国人群蛔虫感染率为12.72%,较年的44.59%下降71.47%,人群蛔虫感染者以轻度感染为主。

如果现在进行统计的话,这个感染率还会再降低一些。那么,为什么中国的蛔虫感染率呈现下降的态势呢?这主要有以下这几点原因,分别给大家说说。

现代人感染蛔虫的几率已是非常低的了

首先,咱们在上文中讲述了蛔虫感染的一个方式,说白了它曾经是一个“循环”。而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种循环被打破了。从全国人口感染蛔虫的统计数据来看,农村的感染率要大于城市,并且大部分感染的都是儿童和从事农田劳动的农民。

蛔虫作为土源性线虫病,在离开了“土”之后,循环就被打断了。过去城市和农村由于经济条件不好,比较落后,人们的粪便无法得到妥善处理,给了这些蛔虫“秽土转生”的机会,再度进入人体当中,壮大自己的家族。可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人们开始使用马桶等,进行改水改厕的行动,将蛔虫的循环方式打断了。

马桶的出现“打断了蛔虫循环方式”

其次,就是人们防治意识的提高。几十年前,大家甚至都不知道蛔虫是怎么被感染的,也不了解如何去防治。但是通过国家的宣传和免费发放打虫药的行动,使得人们知道了蛔虫是如何进入人体的,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就有意识地去防治。

要知道,蛔虫的感染其实和人们的生活习惯是息息相关的,在人们改变了原有的不良习惯后,蛔虫的感染率自然就下降了。别的不说,起码现在绝大部分人都不会饮用生水或者食用未经清洗的瓜果蔬菜。

现在的人们都能明白病从口入的道理

最后,许多学者认为,中国蛔虫感染人口大幅度下降的重要原因是从年开始的蛔虫驱治工作。那时候学校会定期发放打虫药给学生食用,而国家也会在各个地区开展驱虫工作,在这种努力之下,蛔虫感染率才会逐步下降。

资料显示河南、广东和山东等省在农村地区群体驱虫已达数千万人次,蛔虫感染率下降率也达80%以上。

看起来像宝塔的“糖果”

综上所述,可以说感染蛔虫这种事情在城市当中已经非常少见了。数据当中感染率依旧比较高的地区,大多经济水平不太好,人们的居住条件和环境依旧没有打破蛔虫的循环。这些地区的人,依旧需要服用打虫药,所以距离彻底消灭蛔虫,中国依旧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说到这儿,大家对于蛔虫的感染机制和目前在我国的感染情况已经有了基本的了解。而真正要追根溯源的话,这种寄生虫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除了咱们现代人会感染蛔虫,生活条件更加古朴的古代人难道不会感染蛔虫吗?

蛔虫虫卵进入体内的“循环”示意图

蛔虫其实非常“古老”

确实,几十年前咱们的生活条件差,所以蛔虫的感染人群异常的庞大。可是古代大部分人的生活环境和习惯比我们差远了,那他们有没有感染过蛔虫呢?

当然是有的,专家为了搞清楚蛔虫的来历,曾经对我国的医书进行过研究和考据。最终发现,早在《*帝内经》当中就已经出现蛔虫了,只不过那时候它不叫这个名字,而是叫长虫或者蛟蛕。

血液中的蛔虫概念图

《灵枢》曰:“肠中有虫瘕、蛟蛕……心肠痛,憹作痛,肿聚,往来上下行,痛有休止,腹热喜渴,涎出者,是蛟蛕也。”

虽然叫法不一样,但终归是一种东西。而古代的医者认为,蛔虫的感染与脾胃虚弱、湿热内蕴、饮食不节有关,这之中有些有道理,有些却纯属是猜疑。不过,在那个医学不够发达的时期,能够将蛔虫感染的成因猜得八里九不离十,已经算是非常厉害了!

咱们现在感染蛔虫,会食用打虫药。而那时候,中医也研究出了专门的“打虫药”,在医术当中经常会出现甘草粉蜜汤、乌梅丸等药方,这种药不仅可以驱虫,还起到了镇痛的作用。

不要小巧古人的智慧~

从这一情况就能看出,古人也没少受蛔虫的荼*,只不过苦于那时确实无法像现在一样通过外部条件的改造直接将蛔虫的循环打断。并且,人们也没意识到,蛔虫这种东西实际上是“病从口入”的。

综上所述,蛔虫确实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寄生虫了。不过按照研究结果来看,这些年它其实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不论是感染机制还是外形,都不像是进化过的样子。因此,在医学更加发达的现代,蛔虫渐渐被“淘汰”,消失在我们的视野当中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讲究卫生,远离蛔虫

只是不知道,当大家再度回忆起数年前那些花花绿绿的宝塔糖,会不会突然感觉到时光飞逝,自己已经悄然长大或者老去了呢?

1
查看完整版本: 能有30厘米长为何现在的人不打蛔虫明明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