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生活条件这么好了,谁还会得蛔虫病啊?”
“我家孩子从来不去田里玩,不会接触粪便,肯定不会得蛔虫病!”
......
蛔虫是世界性分布种类,目前全球感染率超过10亿,平均每个人肚子里都有6条蛔虫,是人体中最常见的寄生虫,感染率可达70%以上。农村高于城市,儿童高于成人。
蛔虫是什么?
蛔虫是人体肠道最大的寄生线虫,身体为灰白色长柱状,长约15~35cm,形似蚯蚓有雌雄之分。
蛔虫有嗜好钻孔,且喜碱恶酸,受感染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咳嗽、营养不良磨牙等症状,甚至引起严重的蛔虫性肠梗阻、胆道蛔虫病、阑尾蛔虫病、肠穿孔等。
杜绝感染源,搞好粪便管理、防止虫卵入口是预防的关键。
蛔虫是怎样生活的?
雌雄交配后的蛔虫产卵,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受精卵在21~30℃、潮湿、氧气充足、荫蔽的泥土中经2周发育成杆状蚴,1周后脱皮后成感染期卵,如被吞食,幼虫在小肠破壳而出。幼虫可侵入小肠壁内的小静脉或淋巴管,入肝,再经右心入肺,在肺泡内进行第2、3次蜕皮,再经气管、支气管移行至咽,被宿主吞咽后又重新回到小肠,再进行第4次蜕皮后数周发育为成虫,整个过程约需2个月。成虫寿命约1年,每日产卵24万,宿主体内成虫数一至数十条,甚至上千条。
孩子是怎样感染上蛔虫的?
蛔虫的传播是经过粪口途径传播的,以下情况容易感染肠道寄生虫
1.经常去田地玩耍。
2.当地使用人粪做肥料。
3.孩子随地大小便。
4.吃没有洗干净而且生的蔬菜、水果。
5.受感染的猫狗粪便排出体外(地面、沙坑、玩具、鞋等)。
蛔虫会引起什么样的症状?
虫体寄生的部位不同和发育的不同阶段,会产生不同的症状,例如成虫寄生于小肠,引起蛔虫病,幼虫能在人体内移行,引起内脏幼虫移行症。
一、不同阶段
1.幼虫期致病
出现发热、咳嗽、哮喘、血痰以及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症。
2.成虫期致病
患者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以及间歇性脐周疼痛。
出现荨麻疹、皮肤瘙痒以及结膜炎等症状。
突发性右上腹绞痛,向右肩、背部放射,疼痛呈间歇性,伴恶心、呕吐等。
二、不同部位
1.肺
咳嗽、哮喘、痰中带血丝等,重者有胸痛、呼吸困难和发绀。
2.肠
脐周疼痛、食欲不振、善饥、腹泻、便秘、荨麻疹等,儿童有流涎、磨牙、烦躁不安等,重者有营养不良。蛔虫可在肠腔形成阻塞,引起蛔虫性肠梗阻、肠扭转、肠套叠、肠穿孔等。
3.胆道
当人体在寄生的环境发生改变时,如过饥、受寒、高热、腹泻等情况时,它会趁机进入胆总管而逆流而上,钻入胆道,形成胆道蛔虫病,引起胆绞痛。
4.胰
多并发胆道蛔虫病,症状似急性胰腺炎。
5.阑尾
因小儿阑尾根部口径较宽,蛔虫易钻入,症状似急性阑尾炎,但腹痛为绞痛,呕吐频繁。
怎样预防蛔虫病?
加强宣传教育,普及卫生知识,注意饮食卫生,饭前便后洗手,不生食未洗净的蔬菜、水果,不饮生水,防止食入蛔虫卵,及时处理宠物排泄物,避免家居污染,使用无害化的人粪做肥料,切断粪便污染环境是切断蛔虫传播的重要途径。
另外,蛔虫病的治疗需要医生开驱虫药,通过药物破坏寄生虫的保护机制或者抑制虫体内的酶,让其无力而死亡,对寄生虫感染有不错的效果。常用的驱虫药有丙硫咪唑、甲苯咪唑、左旋咪唑、枸橼酸哌嗪等,效果较好。